用好“三字诀”,精细化管理显真章

编辑发布:网站新闻编辑部   时间: 2025-04-23  【字体:

日前,京港澳改扩建项目召开全线首次新泽西护栏预制与安装观摩会,吸引各标段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管理分部等70余人到场观摩。

观摩会现场(谭志博 摄)

“长期使用成本节约50%,日生产效率可提高60%!”京港澳改扩建项目负责人现场介绍道。该项目通过用好“快、智、精”三字诀,正书写着交通工程建设智能化生产与标准化施工的时代新篇。

以快制胜:自动化革新跑出“加速度”

此次创新引进的新泽西护栏自动化生产线,实现护栏生产长期使用成本锐减50%、日产能提升60%的突破性跨越。这条拥有六大核心优势的“钢铁长龙”,通过模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使构件成型精度达到毫米级。且传统工艺依赖人工操作,而新泽西护栏自动化生产线的自动化生产能让效率和质量实现“双丰收”。目前,项目已预制、安装了5874片,里程长达11.748公里,比例已超40%,有效加快了施工进度,这正是精细化管理中“以快制胜”的最佳实践。

新泽西护栏自动化生产线(谭志博 摄)

从观摩会的惊鸿一瞥,到项目管理全景,该项目始终深入践行精细化管理要求,坚持以快制胜、均衡生产“两个原则”,积极优化施工组织,在进行主体施工的同时,做到预制、安装、防护、绿化、验收“五同步”。同时注重重点突破,围绕进度策划、关键线路、资源配置“三个重点”,抓好计划制定、计划分解。明晰以“法人管项目”为前提的前后台管理界面,通过实行“360度”考核,压实管理责任,赋能项目管理,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为项目进度加压、充能,使项目建设进度稳居全线第一。

智慧建造:技术创新点燃“新引擎”

在项目智慧建造基地,新泽西护栏自动化生产线正在有条不紊地运行着。另一边,“成名已久”的小型预制构件自动化生产线也在24小时不间断生产。3D智能摊铺、预制拼装涵洞、拼宽路基施工、边坡防护、沥青路面全断面无人集群施工等多项新工艺、新工法已在项目得到了推广、验证。为项目构建起了“人、机、料、法”的全要素智慧管控,实现了毫米级、标准化、零事故的智慧作业控制,实现了“五线”中培育“改革创新”生命线的目标。

“创新工作室要迅速成立!”项目进场之初,项目经理苗涛便斩钉截铁地说道。项目创新、推广、使用了十多种新工艺、新工法,大多是在项目智慧建造基地“创新工作室”结出的累累硕果。这些工艺、工法不仅有效提升了施工安全、质量、进度、效率和环保的全方位保障能力,也在积极推进产业工人转型升级做出了应有贡献,为实现“建设平安百年品质工程”提供了有力支撑。

精益求精:安全标准化管理“传捷报”

2024年11月,项目部被中国建筑业协会列为“2024年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学习交流项目”,这份荣誉是对项目安全标准化管理的权威认证。

自开工以来,项目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为核心,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定了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不断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全员安全意识,坚持先培训合格再上岗的原则,先后举办安全教育培训数百期,劳务工人安全培训率达100%。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严格按照行业标准进行施工,注重细节管理,强化过程控制,通过采用新工艺、工法,优化施工方案,降低安全风险,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项目还自创总结了“安全管理110工作法”(通过11项具体措施,达到“0事故”“0伤亡”的目标)进行了全面推广。此外,对关键工序严格考核,奖罚兑现,在多项安全举措的保证下,项目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平稳可控,实现了“零事故、零死亡”的目标。

京港澳改扩建项目正用数据和成果诠释着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后续将锚定通车节点目标,以精细化管理为笔,在荆楚大地上书写着新时代交通强国的壮美诗篇。(文/谭志博 刘欣 审核/唐里 徐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