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轨公司:精细管理强班组,“三化”固本筑安全
“小班组”释放“大能量”。城轨公司青岛地铁5号线5工区严格按照项目精细化管理要求,持续推进班组标准化建设,总结实施安全管理“三化”工作法(即安全履职清单化、教育培训精细化、隐患治理精准化),通过夯实安全作业基础,提升终端管控效能,实现安全穿透式管理。该项目成立至今,已安全运行1100余天零事故,现场施工一次验收通过率达100%,人均工资提高15%,充分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铁龙5号班组全家福(王冬青 供图)
制度筑基安全履职清单化,构建责任闭环
该项目给每个班组都配备了实战经验丰富、管理水平高、沟通能力强的党员和管理人员,与班组“同生活、同作息、同工作”。通过建立安全生产示范岗,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等方式,夯实本质安全基础。
在项目层面,建设团队结合盾构、机电、焊接等岗位施工特点,编制两进人员“四会卡”和班组作业人员“四知卡”,使全员明晰各自岗位安全职责、安全风险、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流程等内容,将抽象的安全管理要求转化为可执行的具体标准。
施工作业风险提示(王冬青 供图)
在班组层面,针对不同班组、不同工种作业,该项目为各岗位明确职责边界,有效提升安全管理精准度与执行力。如铁龙5号机电保障班组将盾构机润滑维保流程细分为日、周、月三级周期管理,通过可视化和规范化维护程序,大幅降低设备漏检率,有效缩短设备维保时间。
教育固本教育培训精细化,锻造安全铁军
“上个月我发现了3处安全隐患,一处就是5分。”走进“安全积分超市”,管片螺栓安装工王浩正在使用积分兑换洗衣液。除了从行为上规范安全,该项目还认真抓好班组安全教育,通过“两进人员负责制”“班组内部传帮带”“班组长带徒”等措施,建立长效学习机制。日常工作中还结合“四卡一规”“四知卡”“作业票”等内容,分班组、分工种、分工序、分岗位,针对性开展安全教育培训,采用理论指导、视频讲解、实践操作、警示教育等多种形式,将安全知识和理念传递给班组作业人员。通过沉浸式体验施工风险模拟和急救教学实操,逐步促使班组成员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再到“我能安全”。
此外,该项目还通过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激发班组积极性,锤炼打造“安全意识强、技能水平高、组织纪律严”的班组团队。由党员骨干带头、班组成员为主的项目应急救援队经多次训练后,应急响应速度提升40%,初期险情自主处置率达到90%以上,多次获地方政府、青岛地铁等单位通报表彰
科技赋能隐患治理精准化,筑牢防控体系
日常工作中,该项目主动吸纳班组长、技术骨干等班组关键人员参与项目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考核评比等活动,梳理现场易发问题,动态制定“安全管理十二条”硬性规定,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精准化管理。此外,项目还结合施工作业内容,每周召开安全生产风险调度会,将隐患排查治理表现纳入班组“约法三章”奖罚条款,激励全员积极参与,从根本上防止隐患反复发生。
班组小立法讨论(王冬青 供图)
“以前要在轨行区人工冲洗,不仅费水还有安全隐患。现在自动化了,可以循环使用三级沉淀后的废水。”工人闫兵兵自豪地介绍自己参与创新的“电瓶车自动冲洗装置”。像这样的小发明在该项目数不胜数,针对盾构施工长距离大纵坡水平运输、上软下硬不良地质、顶部富水砂层易侵入隧道等重大风险,该项目深挖班组“科技兴安”潜力,积极开展QC、“五小”发明等创新活动。轨道紧固三件套、电瓶车防瞌睡系统、管片封顶块拼装尺等16项小发明、小创新成功化解盾构施工风险,实现盾构双线“零沉降”穿越胶济铁路等16处重大风险源,为项目高标准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自班组安全管理“三化”工作法施行以来,青岛地铁5号线5工区班组安全意识和风险隐患辨识治理能力得到大幅加强。通过精准定位查,靶向发力,该项目成功实现安全隐患高效治理,先后获评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安全管理标准化一级班组”,青岛地铁“信用考核优秀项目部”“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工地”“安全生产先进班组”等荣誉。涌现出以项目党支部书记王肖峰、铁龙1号班组长文杰、铁龙5号班组长李俊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班组长,并收获中安协“安全管理标准化班组优秀班组长”和青岛地铁集团“示范班组长”等表彰。(文/王冬青 审核/任志宏 徐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