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轨公司无锡项目争做全市盾构施工示范工程

编辑发布:网站新闻编辑部   时间: 2025-03-20  【字体:

攻克粘质粉土地层盾构施工难题,盾构机首次穿越既有线地连墙并近距离下穿车站施工,成型盾构隧道质量达到三个百分百目标……城轨公司无锡地铁5号线项目高标准盾构隧道施工,吸引了无锡市在建地铁线路土建施工单位负责人到场观摩,共同交流、相互学习盾构施工经验。

现场观摩(张志强 摄)

自进场以来,项目团队坚持“管理成体系、运行成机制”管理思路,以“控制超挖、饱和注浆、及时量测、超前防护”十六字方针规范现场盾构施工,施工过程中按照管片拼装“六控措施”和验收“八项要求”实行标准化管理,做到盾构施工体系化、机制化运行,在无锡地铁盾构施工中树立了行业标杆。

直面复杂挑战,精准优化施工

宝~旺盾构区间全长约573米,沿途需下穿、侧穿周边建构筑物和既有地铁3号线等风险源,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为确保盾构掘进高效有序,项目科学筹划,把下穿既有线前50环隧道施工设置为试验段,强化沉降控制标准,确定掘进参数,并结合试验段数据分析、实时监测反馈和多层次注浆加固,指导盾构下穿工作,确保整个下穿过程连续平稳,沉降数值控制在2毫米内。

作经验交流(张志强 摄)

在确定盾构贯通接收方案时,考虑到接收端临近既有3号线旺庄路站,且地层地质复杂,原钢套筒盾构接收方式难以满足施工要求,为此,项目多次召开方案咨询会,最终采用泡沫混凝土工艺进行接收。该技术的自密实特性可封闭孔隙,增强防水性能,同时凝固后的泡沫混凝土具备一定的承载能力,可在复杂地层匹配土压并与地层紧密结合,增强结构稳定性,极大提高了盾构接收的安全性。

引入前沿技术,构建智能体系

施工过程中,项目积极引入前沿技术,不断优化现有智慧盾构系统,建立更智慧、更先进的智能管控体系。在现场盾构施工监控室,数字大屏可实时显示盾构机掘进姿态、刀盘转速、注浆压力、环境数据等关键参数,供工作人员盯控分析。

智能数据监测(王涛 供图)

此外,项目还将盾构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和现场监控设施结合,搭建可视化盾构大数据分析展示平台,实现对盾构施工全过程的动态监测与精准调控,为管理人员决策提供全面精准的施工信息,保障盾构机平稳快速下穿各项风险源,极大提高了盾构施工的安全水平。

强化现场管理,严守安全防线

项目秉持高水平、严要求的现场标准化管理理念,制定专项《现场安全穿透式管理方案》,执行三级网格包保,实现施工生产全时段、全过程管控。针对盾构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隐患,项目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并配备3支应急抢险队,为他们配齐注浆设备、弧形钢板等应急物资,开展“双盲”实战演练,提高应对突发险情的处置能力。

三色警示灯(王涛 供图)

施工过程中,项目还创新应用各类工艺工装,在轨行区专门设置了过轨天桥和隔离护栏,并利用三色标识划定安全区域,有序引导施工人员进出隧道,实现人车分离。为确保盾构施工过程中电瓶车运输安全,项目在电瓶车中引入防溜钩、防瞌睡、防撞梁等安全措施,强化设备管控,提高运行安全保障。他们还将车站底板轨行区人工闸道替换为气动道闸,设置红绿灯提醒装置,警示施工人员远离车辆工作区,有序保障现场施工生产。

严格质量管控,夯实品质基石

为保证盾构施工质量,项目对管片、砂浆等关键材料严格实行全过程质量管控,执行进场和下井前多轮验收机制。着重检查管片有无破损和止水条粘贴情况,对管片厂生产的盾构管片每200环进行一次色差专项验收,并利用比色卡筛选进行筛选区分,降低成型隧道色差。

高质量成型盾构隧道(王涛 供图)

在盾构拼装过程中,项目技术人员实行管片拼装旁站监督制度,借助专业测量仪器实时对管片收敛及错台数据进行分析,并及时调整异常数据,确保管片拼装整体质量,实现三个百分百目标,即百分百无破损,百分百无错台,百分百无渗漏。

无锡地铁5号线全长约29.5公里,共设24座地下车站。城轨公司承建其中4站3区间的土建施工任务,线路长度约2.8公里。目前,该项目产值任务已完成过半,下一步,项目团队将继续紧盯节点目标,充分发挥项目精细化管理效能,全方位筑牢现场安全质量防线。

无锡地铁5号线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无锡市轨道交通网络结构,对服务沿线旅游开发,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张志强 王涛 审核/任志宏 徐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