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升级增实效 精细管理见真功
创新升级增实效 精细管理见真功
——城轨公司商品混凝土管理创效纪实
涂庭婧
商品混凝土是城轨公司地铁车站及盾构工程的主要施工材料,其供应质量及价格直接影响项目工程质量和收益。近年来,受国家环保要求、市场材料供应、混凝土本身区域性限制等因素影响,项目混凝土供应时常面临保供紧张、涨价不断等局面。对此,该公司及项目两级高度重视混凝土管控工作,从保供、保质、保量、保证效益不流失、创新创效等方面下功夫,取得了一定成效。
为统筹在建项目商品砼管理,该公司建立健全商品砼管理组织体系,相继印发相关制度文件,明确细分总部、项目、工区等各层级职责。成立钢材、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管理办公室,明确公司总部在项目商品砼管理全过程的督导责任,及项目在混凝土供应、验收、质量管控等过程中的职责要求。
深钻市场行情,规范采购流程
详细的市场行情调查和对供应商的正确选择,是从源头上把控商品混凝土采购价格、确保商品混凝土保质保量供应的重要控制措施。
项目部在上场初期,会结合业主单位对混凝土供应商的选择、质量等要求,深入项目所在城市或区域市场,实地考察区域内混凝土拌合站的资质、地址、产能、品质、价格、售后等要素,准确掌握市场供应情况。同时项目还通过走访同地区兄弟单位,分析造价信息网的发布信息等方式,了解当地砂石料行情和价格走势,测算商品砼成本。市场调查完成后,由项目部提前45天制定商品混凝土需求计划并上报公司集采中心组织招标工作,通过集中招标采购选择优质混凝土供应厂商,保证项目混凝土供应价格合理、供应质量达标、保供能力平稳。
为规范合同管理,减少合同风险,项目签订采购合同时,严格遵循“先报批后签订合同,先签订合同后采购”的原则。合同签订严格采用公司规范化合同范本,并严把审核关,防范合同纠纷。同时,合同中明确了各方责任,特别是在验收条款、质量要求、支付条款等方面进行责任划分,以合约强化品控。
强抓验收环节,堵塞管理漏洞
计重材料过磅验收管理,是城轨公司物资现场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该公司商品混凝土一直执行“车车过磅”验收制度,对过磅验收中出现的负差方量,依合同约定予以扣除,从数量上严控混凝土成本。近年来,该公司将过磅率作为项目管理升级提升的重要指标之一,项目混凝土过磅率逐年上升,截至去年11月,项目混凝土过磅率已达到85%。
同时,该公司将企业数字化管理系统与现场过磅验收系统深度融合,将终端过磅验收数据实时上传云端,实现现场验收数据、单据与企业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此举方便了计重材料的过磅验收,减少了与供应商之间的扯皮现象,同时缩短了验收时间并减免了数据录入,为提升物资管理工作效率带来便利。
精准过程核算,优化税务管理
精准过程核算能准确掌握商品混凝土节超情况,并间接反应出现场及分包商管理存在的问题,有效防止效益流失,是项目经济运行分析的重要内容和支撑。为精细做好混凝土节超考核工作,项目每月都会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节超考核数据进行原因分析,通过对分部分项工程以最小单元进行科学核算、对混凝土各规格型号分开进行统计和节超考核分析等方式,纠正超耗问题,控制材料成本,同时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扎实保障举措,稳定混凝土供应
相比其他物资,商品混凝土有其区域性限制,加之国内高压环境要求和市场原材料供应紧张、项目资金支付压力大等因素影响,混凝土时常面临供应不足甚至断供局面。为保障生产供应,公司和项目部高度重视,通过指定用料计划、规范用料流程、预判供应形势、增强货款支付能力、驻点监督等方式,着力解决“停工等泵车、停车等混凝土料、停料等工人、剩料待处置”等问题,积极化解保供风险。
以南通地铁1号线4标三工区项目为例:现场混凝土浇筑48小时前,由工区、施工队负责人和技术、试验、物资主管共同签认《混凝土浇筑预约单》,明确当次混凝土施工部位、施工时间、使用数量及材料技术参数。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还会及时申报混凝土计划,查询混凝土运输车位置,跟踪混凝土到场情况。通过以上方式保障混凝土浇筑计划严肃有效,同时降低了沟通成本,保障混凝土及时供应。
商品混凝土管理是城轨公司深化项目管理升级、促进项目精细化管理建设的重要内容,截至目前,该公司混凝土超耗率仅为0.5%。下一步,该公司将以深化项目管理升级为契机,进一步挖掘商品混凝土管理提效空间,总结管理亮点,不断提升物资成本管控目标。
栏目名称:项目管理升级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