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扬青春 筑梦青岛

编辑发布:宣传部报社   时间: 2022-03-25  【字体:

激扬青春  筑梦青岛
——记集团公司优秀项目经理杨东林
徐干

  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带领项目团队深耕青岛多条地铁线路,斩获青岛地铁集团2021年度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化“示范项目部”“示范班组”等系列荣誉……他就是集团公司“十佳项目经理”、青岛地铁集团“优秀项目经理”杨冬林。
  2012年,杨冬林大学毕业,进入电务公司工作,先后参与了神华甘泉、长沙地铁、青岛地铁蓝硅线、常州地铁1号线、青岛地铁1号线等多个项目的建设,迅速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成长为运筹帷幄的项目带头人,现任青岛地铁1号线供电项目经理。

    管理升级,全面夯实发展基础

  青岛地铁1号线供电项目是电务公司在青岛市场自主中标的首个地铁供电项目。面对工期紧、施工条件差、老市区施工现场情况复杂、物资设备进场困难等不利因素,“85后”项目经理杨冬林主动出击、迎难而上。
  巧做减法。他带领项目团队,通过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提炼形成了一页纸策划,形成“口袋里的作战图”,大大减少了生产管理难度;开发了印章申请、公车派用、吊装作业安全许可等56个审批小程序,应用了线上智能派工单,进一步提高了施工效率。
  善做加法。他带头推行安全生产“五个一”清单,全力筑牢项目安全防线;积极推动构建覆盖全员、及时高效、可量化的“红黄白旗”考核评价体系,并以评促改、以评促优,实现日常表现与薪酬、奖惩直接挂钩,激发了项目全员的干事创业热情。
  30天完成建家建线和人员进场;7天完成施工人员三级安全教育、技术交底以及开工报审工作;3天通过样板段验收……在他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项目各项工作扎实、快速推进,得到业主的高度评价。

    科技赋能,以快制胜推进生产

  地铁供电系统是电客车行驶运行的“血液”,电通是电客车后续动调的基本条件。为高效推进施工生产,他带领项目全员坚持以产促研、科技促产,顺利完成各大节点目标,信用评价在全线名列前茅,多次收到业主的表扬信和各类表彰奖励。
  超前部署。针对区间安装工程受铺轨施工制约的实际,他积极推广应用无轨测量参数化施工技术,在轨道铺设前对轨面高度进行定位,实现了环网、疏散平台工程提前订货、逆序施工,缓解了项目近2个月的工期压力。
  创新工艺。项目接触轨全线减振道床打孔多达2520组,针对传统打孔方法面临的交叉作业量大、施工效率低等问题,他牵头成立攻关小组,邀请公司专家共同探索研发,形成了“地铁减振道床锚栓打孔安装施工工法”,打造了接触轨打孔预埋模具,将整体工效从1组人1天完成30组打孔提升到100组,大幅提高了施工效率。
  在科技创新的赋能下,杨冬林带领项目创下了平均每天安装1公里接触轨的佳绩,并刷新了“轨通”10天后成功完成“电通”的“电务速度”,在青岛地铁建设史上留下了亮丽的一笔。

    创誉创效,不断擦亮企业品牌

  “以创效创誉为荣,以亏损毁誉为耻。”在项目各种会议上,杨冬林始终强调,要积极擦亮‘十一局电务”品牌,干一方工程,赢一方尊重,交一方朋友,拓一方市场,为企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扎实创效。在物资管理上,他充分了解项目所需物资的市场供应、货源情况以及同时期、同类物资的市场价格,并参考公司发布的物资信息价,设置拟谈判物资目标价,在铜价走低时果断锁定价格,仅电缆采购一项,便创效近500万元。同时,他通过实行物资仓储信息化管理,严格落实限额发料制度,有效控制了项目成本。
  聚力创誉。面对项目极其紧张的工期压力,他始终坚守质量红线,通过采用接触轨模具预埋安装、BIM技术等方式方法,保证了项目的工艺质量。以项目为依托,他以干促揽,加强两场联动,积极参与并推动公司中标新泰市中德现代农业有机产业园开发项目,助力公司在山东新产业市场实现了零的突破,为公司逐梦“百亿电务”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心之所向是初心,行之所向显担当。十年如一日,杨冬林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齐鲁大地,以精品工程书写绚丽华章。

     栏目名称:学习身边榜样
               立足岗位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