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家书里的爱

编辑发布:宣传部报社   时间: 2022-04-02  【字体:

藏在家书里的爱
王江陵

    “假若不幸的话,云儿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品读江姐字字凝血的红色家书,她的音容笑貌跃然眼前,令人潸然泪下。
    江姐在牺牲前写成的遗书,将3岁儿子彭云托付给亲人。只有巴掌大的托孤遗书,字里行间饱含着一位铁骨柔肠的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也浸透着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纸短情长,字见风尚,虽然隔着厚厚的历史云烟,我依旧可以清晰地看到穿透岁月的光芒。
    感谢江姐,感谢革命先烈们,你们建立的充满公平和正义的新中国,让我们衣食无忧,让全中国所有的家庭、所有的孩子和母亲都得以团聚。
    不由得又想起少女时代读过的《革命先烈家书选》这本书。书中的108位革命先烈,既有我党早期的领导以及威名赫赫的将领,也有普普通通的党员。收录的161封家书,有的成于在押途中,有的写在被捕入狱之后,更多的是革命先烈们英勇就义前所留。他们写信的对象或是父母妻儿、兄弟姐妹,或是革命同志、生死战友,甚至是尚未出生的儿女、同在狱中的爱人。当他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而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时候,年纪最大的已近60岁,最小的只有17岁,大多数人正值20多岁的青春芳华。
    他们的每封家书,都饱含着对人民的深情、对祖国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信心。“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是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愿以我的成功的事业,报你与我母亲对我的恩爱”“宁死而不求虚伪、卑污、罪恶的自由”“死是一快乐事,尤其是为革命的。我在未死前,毫不畏惧,你们不要痛心”……凝结着革命先烈声声叮咛、句句嘱托的红色家书,又何止万钧之重!它激励着我们这些“后来人”继承遗志、前仆后继,鼓舞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使命,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奋斗,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我也爱写家书,从做了妻子和母亲开始,家书里的爱,常常浓得要溢出来。我在家书里写到“你们不止一次问我:妈妈,工地那么偏僻,你不寂寞无聊吗?妈妈也怕孤单啊。但此心安处是吾乡,我的心早已和中国铁建紧紧联系在一起了。无论是戈壁荒漠还是南方美丽的乡村,只要开始建桥修路,项目安营扎寨的地方,就是妈妈的故乡”“老爸,等到2022年7月,我参与修建的郑万高铁通车了,我要带着您和妈妈一起坐上高铁,从襄阳出发,再上武陵山,走一走我修的路,看一看您魂牵梦萦、工作了17年的地方”……我的每封家书的字里行间,都是一片岁月静好。
    何其有幸,我们生长在和平年代,我的家书里只有对企业深深的热爱和对亲人的儿女情长。一代又一代的铁建人,在崇山峻岭和戈壁荒漠间,像候鸟一样不断落户又不断迁徙。我们跋山涉水,用脚步丈量荒芜的土地,织就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对于家庭,我们有多少的责任,就有多少的愧疚;有多少愧疚,就有多少挣扎;有多少挣扎,就有多少痛苦与无奈。但是,我们更清楚“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更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职责,于是,我们以一名央企员工的责任担当,舍家忘我,为国家、也为家人更加美好的未来无私奉献、默默奋斗。
    新的蓝图已经绘就,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我们自当传承红色基因,爱岗敬业、拼搏奉献,将烈士家书里的大爱延续,就如杜永瘦烈士所希冀的那样“你的前途应当是‘干’!你的责任应当是‘干’!”
    (作者单位:四公司房建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