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绿色产业 建设未来之城

——一公司投身雄安新区建设纪实

编辑发布:宣传部报社   时间: 2022-04-12  【字体:

聚焦绿色产业  建设未来之城
——一公司投身雄安新区建设纪实
沈正华

  春日,乘京雄高铁前往雄安新区,一公司在铁路两侧生态廊道植下的秀林正萌芽吐绿、含苞待放、春潮涌动。在生机盎然的春天里,雄安新区迎来了5周岁的生日。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一座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创新之城,是被赋予“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重大使命的未来之城。一公司积极投身雄安新区建设,2019年进入雄安市场以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承建涉及生态绿化、环境整治、景观提升、水环境治理和地下管廊等市政工程17项,进一步擦亮了“城市水环境治理和景观提升”品牌,为建设大美雄安贡献了铁建力量。

    生态先行,擦亮环保底色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雄安新区建设的基本遵循,也是一公司融入新区建设的落脚点。
  先植绿,后建城。一公司从植树做起,种下深耕雄安的希望。几年来,一公司先后承建雄安新区3个植树造林项目,在京雄高铁、容易线生态廊道栽种各类树木100余万棵,造林1.1万亩。百万棵树苗与雄安新区共同成长,为乘高铁来到雄安的旅客奉献了无限生机。
  雄安新区的造林工程,不同于一般城市的绿化工程。它要构建的是平原地区大面积异龄、复层、混交样式的近自然森林,能在适度人为干预下,实现森林自我调节、自我更新、自我演替,最终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雄安新区造林工程也并非简单的挖坑栽树,而是每个环节都有标准、有创新,涉及很多园林知识,且适宜栽种期短。针对这些特点,项目认真组织员工学习《雄安新区造林工作手册》,积极向有关专家请教园林知识,实现了从大国工匠到新区花匠的身份转变。建设过程中,项目严格把关苗木选择、运苗卸苗、挖坑种苗、浇水养护等全过程,苗木平均成活率达到97%以上。
  不仅要天蓝地绿,还要水城共融。有着“华北之肾”之称的白洋淀,是雄安的生态屏障,加强修复保护白洋淀生态环境成为新区设立后的一项重要工作。
  2020年,一公司承建了白洋淀内邵庄子村的整治提升工程,对湖岸水环境、主街道路进行清理整治,新建了湿地公园、生态厕所、人文生态博物馆等设施,将该村打造为一颗极具白洋淀文化特色的淀中明珠,为淀区其他村建设特色乡村、发展文化旅游提供了借鉴。
  如今,走进邵庄子村,曾经老旧的码头焕然一新,杂乱的苇塘变成了回环曲折的湿地公园,白墙灰瓦的民宅错落有致,人文生态博物馆、生态厕所、远程诊疗室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曾经的小小渔村,蜕变为塞北江南、梦里水乡。“改造提升之后,用游客的话说,这里美得都有点不像话。”村民王振民自豪地说,村里环境越来越好,等疫情过去,这里的游客一定会越来越多。

    舒适宜居,营造和谐家园

    生态雄安,宜业更要宜居。
  容东片区是雄安新区首个大规模建设的区域,承担着安置征迁群众和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任。一公司雄安容东安置房景观市政项目,是该公司在雄安的首个安置房园林景观及配套设施工程,为10余个街区的回迁居民营造和谐家园,是建设者的重任。
  因为工程的特殊性,有限的空间内,项目与不同专业的十几家单位交叉作业,面临着巨大的协调组织压力。为高质量按期交付,集团公司及一公司主要领导深入一线研究部署攻坚事宜;发挥项目集群管理优势,一公司抽调雄安及河北周边项目骨干支援;项目管理人员挂点施工,坚守一线指挥施工。经过6个月的奋战,项目提前完成回迁区内施工任务,为容东片区首批安置房回迁创造了条件。
  同样是在容东片区,一公司容东片区配套市政道路绿化工程与容东片区所有回迁组团相邻,为迎接居民回迁,建设周期由原来的13个月缩短至5个月。项目在公司领导和总部各序列帮扶下,迎难而上,在高峰期每天组织白天2400人、夜间1000人同时作业,投入机械设备200余台套,如期打赢了攻坚战。
    2021年11月10日,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安置房迎来了首批回迁居民。跟随喜迁新居的人们进入回迁区,只见小区外水系悠长、街面整洁、绿树夹道;小区内规划井然、绿地如茵,乔、灌、藤等多层次的绿化体系生机盎然,慢行步道、室外座椅、儿童游乐设施等景观小品一应俱全……一公司建设者以铁一般的担当,兑现了承诺。
  “300米进公园、1公里进林带、3公里可进森林”,雄安新区将诗意栖居写进规划。车抵雄安,一出站,两侧就是一公司承建的高铁公园。12.8公顷的面积内,生态廊道蜿蜒曲折,景观小品点缀其间,整个公园集生态涵养、防护隔离、自然保护、休闲游憩等复合功能于一体,对联通铁路两侧城市空间、保持绿化空间和城市空间整体性和延续性具有重要意义。几年来,一公司以干促揽,已连续中标实施了雄安玉带公园、高铁公园和容东城市公园二区工程,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擦亮了专业品牌。

    着眼未来,构建城市血脉

  未来之城,自当有放眼长远的眼光。
  以往城市建设,一遇暴雨就普遍遭遇城市内涝困境。雄安新区建设着眼未来,遵循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建设大面积铺开。一公司积极涉足新领域,成功中标并实施了雄安启动区市政管廊项目,为未来之城构建城市血脉。
  该项目位于未来的核心商务区,合同额超7个亿,包含4.5公里的管廊、12公里的次干路、近70公里的其他管道,而建设工期只有9个月,工期压力和现场组织难度巨大。
  与众多央企同台竞技,项目建设者表现出勇争第一的胆气。他们利用片区管理的优势,引进雄安前期项目的优质班组和物资资源,掀起大干高潮;4个施工班组全部实行两班倒的模式,为了让白班和夜班顺利衔接,还组建了突击班组,负责突击倒运材料、安装钢筋、搭设管架等工作。施工中,建设者发扬“登高精神”,细化节点、挂图施工,推行“安全管理八项规定”和“质量管理四项规定”,管控效果走在全线前列,承办业主各类观摩会10余场。以现场为学校,项目还大力开展导师带徒和科研攻关,为企业培养了一批市政管廊施工领域的专业人才。
  最终,项目顺利完成“6·30”和“9·30”节点目标,5次获得业主表彰。在不远的将来,项目施工的管廊和各类管网,将成为运送物流能源的“大动脉”和承载给排水功能的“毛细血管”,托举起未来之城的万家灯火。
  改变,还在继续;未来,刚刚起程。又是一年春好处,在复兴路上的浩荡春风里,一公司将心怀国之大者,弘扬“登高精神”,在雄安新区深耕细作,继续书写“铁军传奇”,成就千年大计的美好未来。
    图1:一公司雄安植树造林管段。
    图2:整治提升后的白洋淀邵庄子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