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直播间聚焦桥梁公司贵南高铁项目智能化轨枕生产车间

编辑发布:宣传部报社   时间: 2022-06-07  【字体:


    本报贵州独山讯:5月2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特别节目《走进老区看新貌》将直播镜头聚焦贵州革命老区,桥梁公司贵南高铁项目独山梁枕场成功亮相,5分钟的现场直播中,展示了国内首个智能化高铁轨枕生产车间的满满科技感。
    贵南高铁全长481公里,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包海通道的组成部分,也是西南地区首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
    独山梁枕场主要承担贵南高铁贵州段全线614104根双块式轨枕和4标段143榀箱梁的预制任务,于2020年11月13日预制首根轨枕。
    在独山梁枕场轨枕生产车间,1个智能控制中心、11套主要生产设备系统构成了智能化生产车间的“大脑”和“主动脉”。
    智慧“大脑”,“云端”调控。智能控制中心负责集合整个生产线,主要由SCADA、MES两大管理系统组成,在生产线自动化控制、生产线仿真管理、生产信息化管理三大方面发挥作用,搭建和集成的各环节数据链,将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准确信息,让生产管理更科学智能。其中,SCADA系统是目前技术最先进、最成熟的生产过程控制与调度自动化系统,以系统遥控的方式,实现生产线数据采集、设备控制、测量、参数调节以及各类信号报警等各项功能,实现生产线运作一键启停、自动报警,保证生产线设备自动化控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MES系统则引入了目前数字化车间最先进的仿真双胞胎技术,对生产线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还可查看当班产量、实时产量、不良品产量和总产量,分析产量变化趋势,为优化生产方案提供决策支持。                                          
    智能生产,丝般顺滑。与“中枢神经”不同,11套主要生产设备系统负责轨枕生产各环节的指令操作执行。一批钢筋到一根成品轨枕的“蜕变”,都在这条智能化生产线上有序完成。如全自动桁架钢筋生产线可实现放线、矫直、弯曲成型、焊接一次完成,高效自动化程度既可保证焊接质量,又能节约人工成本;全自动打磨除尘系统采用3D视觉系统进行精准定位,两台工业机器人全自动打磨除尘,打磨头始终保持与模腔曲面良好接触,保护模型的同时,最大化清洁模型表面污物;全自动喷涂脱模剂系统自带脱模剂加热和搅拌功能,可智能识别模具内腔,喷枪可实现180度旋转均匀喷涂,减少浪费,并自带回收系统,避免脱模剂聚集滴落在模型表面影响使用;混凝土精准布料系统采用双向八口快速布料,各下料口可单独布料、补料,二次称量,布料精准度高,能有效控制轨枕外观尺寸;智能吹气、注油、盖盖一体化系统可智能识别轨枕承轨槽上的套管位置,喷射高压空气吹尽套管内混凝土残渣等污物,并加注高铁专用油脂,智能识别抓取套管盖子自动安装,真正实现轨枕吹气、注油、盖盖一体化自动操作。
    得益于智能化设备的加持,独山梁枕场的轨枕预制更加安全、环保、高效便捷。与同规模的普通轨枕生产车间相比,贵南高铁项目独山梁枕场作业人员约减少30人,累计可节约人工成本600万元左右,每月还可多生产3000根轨枕。独山梁枕场正处于生产高峰期,截至目前,已生产47万根轨枕,全体建设者正全力冲刺做好轨枕生产供应工作,助力贵南高铁早日建成通车。
    直播结束后,CCTV4、贵州新闻联播、黔南新闻联播等内外平台进行了广泛报道,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刘清裕  查茂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