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温铁路义乌特大桥第一榀钢盖梁顺利吊装
本报浙江金华讯:5月11日凌晨,五公司杭温铁路项目义乌特大桥130号墩施工现场灯火通明,一台重1250吨的“巨无霸”履带吊伸出巨臂,将一榀近300吨重的钢盖梁吊至3条铁路线上空,精准安放在既定桥墩上,为后续上跨高速铁路吊装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义乌特大桥全长16342.27米,是杭温铁路一期最长桥梁,也是集团公司杭温铁路项目控制性工程,共5榀钢盖梁。其中,130号钢盖梁是第一榀钢盖梁,其转角幅度最大、吊装距离最远、作业时间最短,是“拦路虎中的拦路虎”。该梁上跨沪昆上行线、沪昆下行线及义乌西南侧调车线,施工过程中面临诸多安全风险。同时,此次吊装的钢盖梁长达36.6米、重近300吨,按1头成年大象3吨计算,相当于需同时吊起100头大象,并在有效天窗不足90分钟的时间里,毫米级精确“对接”在桥墩的48个螺栓上,存在施工时间紧、技术要求高、作业条件差等一系列难题。
为保障此次吊装顺利进行,该项目综合各项施工因素,加强施工组织设计,从受力分析、设备选择、物资保障到人员分工、教育培训、通讯体系,再到安全措施、技术标准、应急预案等,每个环节都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方案,并多次邀请专家进行评审论证,联合中国铁路上海局各站段及业主、监理单位等召开吊装分析预备会,查找危险源,进一步完善施组方案,加大安全防护工作投入力度。他们还在正式施工前,制定了吊装“脚本”,现场进行了模拟试吊,确保在天窗点能顺利完成作业。
施工过程中,该项目以确保既有线行车安全和施工人员、设备安全为关键要点,严格落实方案要求,规范起吊、就位、拼装等关键工序的操作流程,并实时监控吊装速度、空间位置、风速风力、牵引力等相关参数,全程掌握机械运转的工作状态,大大增强了施工安全性。同时,该项目针对当天刮风、下雨的施工环境,在现场安排专人对风力风向进行监控,严格坚持“5级不过孔,6级不架梁”的原则,确保了整个过程平稳有序。
据悉,杭温铁路是国内首条“双示范”民营控股高铁项目,也是中欧互联互通投融资示范项目以及浙江省投资改革创新重大项目和“大通道”战略十大标志性工程。杭温铁路建成后,将紧密串联长三角地区和杭州、金义、温州三大都市圈,对完善国家高速铁路运输网络与区域干线高速铁路网、打造浙江省“一小时”交通圈、促进长三角城市群联动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胡林 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