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照明技术助力集团公司打造“雄安速度”

编辑发布:宣传部报社   时间: 2022-06-14  【字体:

    本报河北雄安讯:4月15日18时许,天渐渐黑了下来,集团公司雄安启动区市政管廊二标项目施工现场的“灯”也亮了起来:不远处,几名工作人员通电、推杆……指挥着两架无人机缓缓飞上夜空,到达作业面上方,原本漆黑一片的管廊作业区域瞬间如同白昼。
    “以前夜间施工,传统照明光线很暗,工人们时常找不到螺栓孔,严重影响了作业效率。现在头顶悬着两个‘大太阳’,就像在白天干活一般,也便于我们及时盯控安全质量。”现场负责人李辉介绍,该项目在夜间施工中创新采用无人机照明技术,解决了施工现场传统照明设备死角多、重影多、局部光照不足、光线不清、不便现场刷坡施工等问题,大幅提升了夜间作业效率和施工安全性,进而更好地保障了施工质量。
    据了解,该项目采用的是一款系留式照明无人机,一体机箱重约18公斤,单机模式可照亮8000平方米,可适应零下25摄氏度至60摄氏度环境温度和海拔5200米高原,抗7级大风和10级大雨,工作人员可在到场三分钟内完成安装部署,提供不间断长时间照明,具备方便灵活、部署快速、照明范围大、环境不受限等特点。
    集团公司雄安启动区市政管廊二标项目主要施工任务包括启动区市政次干路道路及绿化、道路综合管廊(网)、给排水工程管网等。自开工以来,该项目紧抓工序转换,提前谋划物资保供,创新使用弯钩直线段检查尺、沟槽开挖定型模具、管道包管厚度控制管、钢筋定位卡具、预埋件定位卡具、智能喷淋养护系统、沟槽回填厚度控制措施等多种工艺工装,有效保障了施工质量。
    “在每一个环节,我们都严格落实‘实用、实际、实效、环境优、团队优、措施优’三实三优标准化施工理念,将打造‘雄安标准’‘雄安质量’贯穿于项目建设始终,这不仅是在落实中国雄安集团基础建设公司的各项要求,也是我们的施工理念和央企担当。”项目经理吴智霞郑重说道。
    雄安新区启动区是雄安新区率先建设区域,是雄安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首批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落地、高端创新要素集聚、高质量发展引领、新区雏形展现的重任,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目前,雄安启动区市政管廊二标项目建设已进入收官阶段,集团公司将继续助力这座未来之城建设,绘就新的“雄安画卷”。
                                       (杨鹏  石峰)


    栏目名称:项目管理升级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