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登高精神 不忘初心使命
弘扬登高精神 不忘初心使命
谢艳梅
今年是全国著名“登高英雄”杨连第牺牲七十周年,通过集团公司开展的一系列纪念活动,让我对这位英雄的故事和精神有了更深的了解,便更加仰慕他、敬佩他。
参观了杨连第登高文化园,仔细翻阅了有关历史资料,学习了杨连第的事迹,我发现,杨连第“登高精神”其实蕴含着深刻的内涵。
杨连第“登高精神”,是为了初心使命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杨连第1919年出生在天津的一个贫苦家庭,为了养家糊口,他学过武术,当过架子工、水电工。1949年天津解放后,30岁的杨连第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他本可以过着安稳的生活,但他说:“光我解放了不行,还要解放更多人”,于是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杨连第“登高精神”,是在危难关头敢于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为保证解放军顺利挺进大西北,在抢修陇海铁路八号桥过程中,杨连第制作单面脚手架,仅以一块木板为掩护,徒手攀上45米高的桥墩,连续实施爆破百余次,整平5座桥墩顶面,提前数天完成了大桥修复任务,并荣获“登高英雄”称号。在朝鲜战场抢修大桥时,杨连第命令大家在桥下工作,自己却不顾安危攀上桥墩作业。由于他站得高、看得远,发现敌机就马上吹哨,指挥大家隐蔽,躲过敌机的空袭。
杨连第“登高精神”,是面对荣誉保持谦虚、毫不懈怠的奋斗精神。由于在朝鲜战场上的突出表现,1951年8月,杨连第被选为志愿军国庆观礼代表团代表回到北京,并出席了全国铁路劳动模范代表会议。此后,他又随志愿军代表团在华北各地巡回报告英雄事迹。但是,杨连第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1952年3月,已任副连长的杨连第又回到朝鲜,继续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斗,后来在抢修清川江大桥时,被敌人投放的定时炸弹击中,当场壮烈牺牲。
英雄不曾归,青山铸丰碑。英雄的事迹,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七十年了,我们缅怀登高英雄,更在纪念先烈的遗志。“登高英雄”杨连第不仅是铁道兵的伟大英雄,更是中铁十一局人的价值灯塔,始终成为推动中铁十一局继承铁道兵精神、不断发展壮大的永恒动力。
在“登高精神”的指引下,十一局人坚守忠诚、勇于担当。不管体制怎么更新,无论市场如何变幻,我们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服从命令,听从号召。在战争年代,为了捍卫祖国的尊严和领土完整,我们先后参加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援越抗美、自卫还击四次战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积极发挥突击队的作用,投身国家铁路干线建设,先后参建了鹰厦、成昆、贵昆、襄渝、兖石等重点工程建设;在市场经济年代,我们勇立潮头、奋勇搏击,成为了铁路建设的主力军、公路施工的钢铁劲旅和市政、房建、水利水电施工的探路者,承建了一系列大、难、险、高、精、尖工程,成为中国铁建的“领军企业”。
在“登高精神”的指引下,十一局人不怕吃苦、勇于奉献。我们参与建设了高原、高寒、高海拔、黄土、岩溶、戈壁风沙地区等各种复杂地质条件下的近百条铁路建设。从成昆铁路、襄渝铁路,到青藏铁路、拉林铁路、中老铁路,哪里有急难险重任务,哪里就有我们的身影。尤其是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我们以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英雄气概,攻克高寒缺氧、生态脆弱、多年冻土三大世界性难题,创造了用汽车“背”火车上世界屋脊的豪迈壮举;在拉林铁路建设中,以班长崔欣为代表的女工班四人,扎根高原筑路一线,苦练质检本领,练就“火眼金睛”,甘当近45万根轨枕的质量“守护女神”,铺就了“新天路”,成为“最美铁路人”。
在“登高精神”的指引下,十一局人锐意进取、守正创新。我们始终将“卓越争先、开拓创新”作为奋斗目标,不断开创发展先河。因为争先,我们赢得了市场的肯定,累计23次进入铁路信用评价A类行列,长期保持水利水电AAA级信用和公路市场AA级信用。我们承建的多项工程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和国家公路建设最高成就奖“李春奖”。我们的铁路铺架、“四电”集成、城市轨道施工、复杂桥梁隧道、设备制造安装遥遥领先,成为企业的优势和品牌。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七十年来,十一局这支英雄的队伍始终高擎杨连第“登高精神”的旗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书写了亮丽答卷。
七十年过去了,现在,架桥机的机械化施工都普及了,以前依靠原始条件爬高的情况基本看不到了,“登高精神”会不会过时呢?正如杨连第之子杨长林所说:“登高精神”不会过时,我们所做的工作标准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无限风光在险峰!是的,如今的中铁十一局,依然积极弘扬以杨连第“登高精神”为重要内涵的企业特色文化,坚定信心,勇毅前行,朝着打造具有行业重要影响力的一流综合建筑产业集团目标迈进!
(作者单位:二公司党委宣传部)
栏目名称:登高精神
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