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精品车站 创建城轨品牌
打造精品车站 创建城轨品牌
——城轨公司武汉地铁11号线六标项目文明施工侧记
何赟 钦登科
今年5月26日,武汉市举行了2021年江城“双十大”选树活动优秀班组暨武汉市“工人先锋号”授牌仪式,城轨公司武汉地铁11号线六标项目喜获“武汉市工人先锋号”。在今年的1月份,他们还荣获了“2021年江城十大智慧工地”称号。自进场以来,该项目就以“盾行九州 匠心城轨”理念为指引,致力打造精品工程、创建城轨品牌,进度、质量、安全、信誉领跑全线。
“工匠精神”铸就文明标杆
笔者来到项目采访时,现场正在进行车站附属结构施工。步入地下车站,只见主体结构已经完成,工人们正在进行一些收尾工作。沿着车站细细查看,整个站内侧墙、柱子表面平滑如镜,清水混凝土展现着颇具特色的“工业风”。
该项目包含1站1区间:武昌火车站站、武昌火车站站~丁字桥路站区间。车站位于武昌区静安路与北安街交叉路口,沿北安街敷设,车站结构设计为地下三层单柱岛式站台。武昌火车站站是一座地下三层车站,长228米,深28.74米,相当于9层楼高。
整个车站无渗漏,墙、柱表面光滑整洁,无蜂窝麻面,无缺棱掉角,达到了内实外美的效果。该项目技术负责人介绍,车站严格落实精细精品化施工:车站防水是重点,施工中,防水环节重点把关,每一条施工缝都按要求凿毛;混凝土振捣过程中,邀请了一家大型制梁场的4名专业技术负责人来现场指导,确保振捣密实;主体结构侧墙施工,采用三角钢模板,便于混凝土振捣、养护;顶板浇筑中,采用承插式盘扣脚手架,尽管成本更高,但更为轻便、安全……此外,该项目率先设置钢筋加工棚、渣土棚、材料棚和基坑防护帘幕等“三棚一帘”,树立了文明施工标杆。
武昌站东广场站主体结构已于2021年8月底顺利封顶,成为该线路率先实现主体封顶的车站。当前,正在进行车站附属结构、盾构始发准备等施工。
技术先行解决邻里难题
该项目位于长江古河道区域,紧邻晒湖,地基开挖深度大、风险高。车站周围有火车站、居民小区、学校等,施工场地狭窄。工地围挡距离旁边小区最近的地方,仅有两三米,在这样的环境中施工,难度是非常大的。
当初做地连墙时,和居民小区最近的一处距离仅3米。为了减少对周围的影响,项目部花费数百万元,在小区楼下竖起了6米高、90多米长的隔音声屏障,减少施工噪音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为减少对周边居民的二次打扰,该车站在地连墙施工中,一次性将车站主体、附属结构的地连墙“打包”施工,避免了常规分开施工对周边环境的二次扰动。
该项目还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科技创新工作室,攻克全国性技术难题2项,其中一项《一种超深超重地连墙钢筋笼加长套筒孔口对接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此外,车站施工范围内的各种管线迁改也非常复杂,其中有一个宽9米、高2.2米的主干排水箱涵横跨车站上方,他们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完成迁改。
工地实名制管理、加入武汉市工地卫士联网、每天早晨6:30准时开展班前安全教育,雷打不动……项目建设中,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同时,每年都会进行接近于实战水平的防汛及消防演练。
自2017年以来,该项目始终保持着安全生产零事故的良好局面,连续4年被评为武汉地铁集团“十佳平安工地”。
施工噪音蝶变建设“好声音”
车站施工难度这么大,为何却能在全线率先封顶?这里面,“红色引擎党建基地”功不可没。
进场初期,该项目便积极与武汉地铁建设事业总部党总支、中南路街道党工委、静安社区支部开展党建联建共建活动,成立“红色引擎党建基地”,让周围的老百姓了解地铁、主动参与地铁建设。
依托“红色引擎党建基地”,在街道和社区的配合下,他们积极开展“重阳节关爱老人”“帮扶慰问社区困难党员”“联合开展主题党日和道德讲堂”“为社区老人举办集体生日会”“向周边居民赠送抗疫物资”及与静安社区党支部共同开展“清洁家园”等活动。
2021年9月27日7时30分,项目部正在开早会,突然听见外面街道上传来呼喊声。大家出去一看,只见项目工地旁的小区楼顶浓烟滚滚,楼下已经挤满了行人。
“情况紧急,大家拿着灭火器跟我一起上去灭火!”每年项目都会组织安全演练和救火抢险培训,平时积攒的功底,此刻派上了用场。项目党支部书记钦登科带领8名员工奋不顾身冲向火场。
着火点在老旧小区的12层楼顶,楼顶两侧还有天然气管道。钦登科和项目员工立刻分头行动,一边组织居民尽快撤离疏散,一边对准火点灭火。半个小时后,火情得到控制。静安社区干部和小区居民,纷纷道谢。
他们通过为周边小区做实事、做好事的形式,向居民朋友展示中铁十一局属地央企的社会责任担当,同时向周边居民宣传地铁建设的必要性,让大家对地铁建设有了更深的了解,能够理解和支持地铁建设。
他们邀请静安社区的老年居民担任安全文明施工监督员,只要发现施工过程中有任何问题,可以直接联系项目安全员,马上进行解决。“比如之前车站在土方开挖时,就有居民主动监督进出车辆是否带泥上路,我们非常欢迎。”居民充当了地铁建设的“眼睛”。
2019年夏季的一天,天气很热,项目经理王君舫突然接到居民电话,称要给工人们送绿豆汤和西瓜降暑。“好几位居民推着一辆手推车,上面有一大罐绿豆汤,还送了十几个西瓜,当时特别感动。”他说。
项目建设过程中,修车站需临时借用梅苑小学一部分操场,给正常教学造成了不便,项目就在另外一处空地,为学校新建了一个临时操场,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后来,项目部的技术人员还为小学生们上了一堂课,讲解“地铁是怎么建成的”,孩子和老师们都非常感兴趣。项目部还组织了地铁趣味运动会,邀请师生们参加。
“地铁是民生工程,建设过程中离不开街道社区的支持、居民的理解。我们愿意‘打开大门’建地铁,诚挚邀请市民参与到地铁建设中来!”王君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