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座齿轮齿轨式转体斜拉桥顺利转体

编辑发布:宣传部报社   时间: 2022-08-15  【字体:

  本报湖北襄阳讯:8月3日,由我集团承建的襄北编组站大桥T3主墩“77度转体”平稳、顺利完成,与大桥边跨梁体轴线精准对上,实现毫米级施工控制,下一步将进入钢—混组合梁悬拼阶段。这是世界首座齿轮齿轨式转体斜拉桥,也是国内跨越铁路股道最多的桥梁,标志着我国桥梁建设技术达到新高度。
  襄阳北编组站大桥为双独塔双索面混合梁斜拉桥,主桥长920米、宽37.5米,跨越32股铁路线。主塔梁面以上高度分别为117米、105米,施工至73米高时进行转体,最大转体重量32000吨。为提高转体稳定性及自动化水平,该桥采用齿轮齿轨式多点支承新型转体系统。
  为确保铁路在项目施工期间正常运营,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襄阳北编组站大桥主梁采取部分转体+部分悬拼施工的施工方法,即先在平行于汉丹、焦柳铁路方向进行钢—混组合梁支架拼装施工,再利用铁路运行“天窗点”进行转体对接。
  工程建设中,该项目团队联合相关科研机构、设计院,对大桥抗风稳定性、转体系统关键构造及转体稳定性进行了专题研究,在现场制作了1:10转体模型,对29种工况进行验证,获取了重要科研参数,为桥梁转体系统深化设计及现场安装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分次浇筑、有限元模拟、精确测量、控制混凝土浇筑中期间振动等措施,严格控制球铰及轨道、滑道安装精度,最终将球铰安装平整误差控制在0.5毫米之内。
  该项目通过建立智慧安全管控中心,将信息化手段和项目安全管理相结合,打造信息化集成管理平台,形成了“一集成 多亮点 全覆盖”的信息化管理模式,聚焦深化BIM技术综合应用,将BIM技术应用于三维建模、物料管理、安全管理、施工模拟等方面,为斜拉桥施工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
  该桥顺利转体,不仅是国内“部分转体+部分悬拼”工艺的首次尝试,也开创了齿轮齿轨转体斜拉桥施工的先河,更为后续国内同类型城市交通项目设计、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襄阳北编组站大桥由我集团等单位投资建设,建成后,将有效解决襄阳市被铁路东西分割,长期因穿越铁路通道较少造成交通拥堵的困扰,对提高襄阳市城市整体人居环境、进一步丰富和彰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特征和内涵、形成新的城市风貌和景观均有重要的意义。
  图为转体施工现场。
                             (李兆兰  古建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