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工匠的成长密码
新时代工匠的成长密码
——记湖北省“荆楚工匠”获得者赵宝龙
马晓兰
近日,湖北省总工会2022年“荆楚工匠”培育创建活动结果揭晓,四公司盾构操作手赵宝龙榜上有名。至此,四公司已有3人获得“荆楚工匠”称号。
盾构机集光、机、电、液、传感、信息技术于一体,体积庞大、结构复杂、操作难度极大。作为公司第一批本科学历的盾构操作手,2017年赵宝龙入职后,从设备保养技术开始学,苦练盾构机拼装、掘进和基本维修技能,多次安全优质地完成了盾构机的拆机、调头、运输、组装、调试、掘进等工作。
今年5月,赵宝龙被四公司推荐参加了湖北省“工友杯”首届“e有绝活”高技能人才技能大赛,并荣获“十佳绝活奖”。赛后,他不骄不躁、再接再厉,回到南京地铁9号线项目担任盾构分公司设备部部长,刻苦专研公司最豪的设备,努力成为公司最牛的“司机”。
赵宝龙回忆,刚成为盾构机操作手的时候,靠着之前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实际渣土改良时,总是对时间控制不好,有时候渣土太干,有时候又太稀,就会造成螺旋机喷涌,导致土仓压力降低,增加了施工安全风险。在慢慢的实践摸索中,他总结出了改良渣土时泡沫混合液、空气、水的量,需要根据刀盘扭矩、螺旋机扭矩、螺旋机前出土压力、土仓压力变化提前更改等推进技术要点,降低了土压大幅度变化引起地面沉降的风险。
“盾构机驾驶过程中,必须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万万不可走一步看一步,必须多思考、多学习、周密部署。隧道施工轴线规范要求控制在正负50毫米内,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正负30毫米,只有在掘进过程中精准控制,最终成型隧道轴线与设计轴线偏差才有保障!”在同事眼中的“驯龙高手”,不仅仅是满足规范设计,更是严格要求自己,精益求精。
入职五年,他先后参建了徐州地铁2号线、厦门地铁4号线、武汉地铁16号线、长沙地铁6号线、南京地铁9号线项目建设,累计掘进长度达20公里。徐州地铁2号线掘进期间,他以过硬技术遁地穿山,连续500多环无管片错台、管片破裂以及渗漏水现象。在厦门地铁施工期间,为确保在既有线和繁华街道下方的盾构施工安全,他潜心研究施工工艺,率先提出的“气压推进、跟踪注浆、壁后小导管补浆”掘进作业法,成功实现了盾构穿越期间铁路轨道“零沉降”控制。
“我正在积极备考一级建造师,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升自己,争取三年后能走上项目副经理岗位!”从获评公司2017届优秀见习生、2018年最佳新人、2019年设备管理先进个人,2021年带领盾构公司维保班获得“集团公司青年文明号”,到现在的湖北省“荆楚工匠”,赵宝龙已褪去大学生的稚嫩,愈发成熟稳重、目标清晰、勇毅前行。
近年来,四公司高度重视劳模和工匠人才选树工作,坚持面向施工一线、面向青年职工、面向技术岗位培育先进典型,努力营造“崇尚技术、崇尚劳动、崇尚榜样”的实干氛围。特别是持续加大在青年职工群体中的选树力度,先后有杨开龙、栗浩然、赵宝龙等“85后”“90后”青年职工荣获湖北省“荆楚工匠”称号,青年职工多项创新成果获得省级职工优秀创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