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长制”管理加速世界级海底隧道建设
本报浙江宁波讯:“采用‘工长制’管理模式以来,项目安全、质量、文明施工等控制环节均有了长足进步。”近日,在一场以“提质增效”为主题的执行力检查中,城轨公司甬舟铁路项目负责人王双向检查组介绍了项目的“管理创新”。
据悉,该项目承建的金塘海底隧道3工区,包含一段盾构开挖直径14.57米、长约6.27公里的大盾构海底隧道和4座总长4.67公里的钻爆法隧道、3座总长1.62公里的铁路桥、1.2公里的路基段施工。在这项“超级工程”中,建设者将完成世界级超大直径盾构首次海底对接、洞内拆机等创举。
面对高难度工程潜在的种种风险,自2022年10月进场以来,该项目始终秉承“安全零事故、质量零缺陷、进度零滞后”的管理目标,以“接地气”的管理方式,跑出了高质量发展加速度。推行工点“工长制”,便是他们今年提出的首项工作力举。
“工长制”模式旨在由项目选派业务骨干,对所划分工点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真正实现责任“落地生根”、任务“包产到户”。在该模式中,工长主要对工点的施工生产、安全质量、文明施工等工作进行监督、协调、考核,保障“责任田”内的各项工作高效推进。
“许经理、梅经理、吕部长,我们一起到现场去,对照斜井进洞工作清单再梳理一下现场工期进度。”质量总监匡新雨是该项目斜井工点的一名工长,自履职以来,他经常联合多部门主动出击到现场“找茬”。对照项目与其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匡新宇从施工方案入手,重点协调解决现场人员组织、机械调拨、材料供应等环节的痛点与堵点,通过倒排工期、强化技术人员交底、优化机械作业区域、调整工序流程,他所带领的工点团队最终提前12天完成斜井进洞节点目标。
与此同时,该项目还对各工长实行每月考核机制,并配套成立“执法小组”,不定期对现场施工生产中的各项问题进行通报,完成了从执行到监督、从整改到奖惩的“闭环式”管理。据统计,自2月14日实行“工长制”以来,该项目各工长、副工长平均每周开展不少于3次班前安全教育,每周组织不少于2次施工协调会,极大促进了工点工作快速推进。创新的管理模式在保障工程安全及质量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外在标准化“形象”。
甬舟铁路是浙江省大通道建设十大标志性项目之一,对于切实促进甬舟同城化、一体化发展具有深远意义。2023年,在高质量发展思路指引下,该项目通过培养管理人员创新思维、规范作业人员行为习惯,充分践行企业“聚焦大盾构,行业争一流”的工作理念,为打造“超级工程”行业标杆注入了更多管理活力。
(张 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