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剑:十年磨一“剑” 出鞘“试”锋芒
熊剑:十年磨一“剑” 出鞘“试”锋芒
于瑞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从一名基层试验员到中国铁建技术能手、中国铁建青年岗位能手,在试验这条路上,这位“90后”磨砺十载、初绽光芒。
他是来自三公司的熊剑,立志成为一流技能工匠,把试验台当舞台,执着专注,潜心提升技能。在2022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职业技能竞赛中,从众多高手中脱颖而出,斩获第四名的好成绩,为自己的青春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磨砺技能,追求行业技能大赛荣光
要想达到十年磨一剑的“星级段位”,必须付出百分百的努力。1991年出生、2013年大学毕业的熊剑,在麻竹高速、苏州地铁、拉林铁路等多个类型施工项目磨砺出试验工作的硬功夫。
工作这么多年,他最难忘的是在拉林铁路项目进行试验工作。由于高原气候温差过大,对于混凝土的性能要求非常高。熊剑不断琢磨,一次次试验,不断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得到专家组认可,项目试验室一次性通过国家级认证。
三公司优秀试验员、三公司试验检测技能比武大赛二等奖、集团公司建筑材料试验工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熊剑把每次取得的成绩作为新起点,不断攀登专业技能高峰。
“为保持手感,训练一天都不敢耽误。”熊剑笑着看了下手背上受伤的“勋章”,“每天摸砂和筛砂,更精准掌握砂子的细度模数,拉钢筋追求速度,手被划伤是常有的事儿,每人至少要备两盒创可贴才行。”
为了站在全国行业技能竞赛的“战场”上,他准备了近半年的时间。比赛集训期间,每天从早上7点到晚上9点,除了就餐和午休,其余的时间都在平均不到15平米的三个操作间来回穿梭。砂的颗粒级配、钢筋力学性能、粉煤灰需水量比试验,一轮接着一轮。尤其是拿到几十种不同的粉煤灰,每一种都需要调整用水量,以达到规定的流动度,并力争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准确的试验结果。
高强度的训练并没有让他退缩,“我告诉自己,必须要坚持下来,因为我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还代表三公司。”熊剑主动给自己加压,分析试验数据,找出其中规律,总结经验,不断寻求突破。
翻开他桌上半指厚的教材,几乎每页都圈画着红色的标记,密密麻麻做着详细的解答标注,旁边还有高高一摞规范学习手册,用于提炼知识点,光是错题库就整理了上千道。熊剑说:“这为我参加决赛的理论考试打下了不错的基础,也是我人生第二次‘高考’时光的见证。”
始得玉成,唯有热爱方能笃行致远
“2022年,我被公司推荐到集团公司参加选拔赛,有空我就翻开理论书籍,一点点、一页页学。”熊剑说,理论考试涉及面很广,很多检测在平时的工作中接触不到,只有把规范学透,明白其中的原理,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在反复学习过程中,更加坚定了我要出色完成比赛任务、挑战自我的决心。”
到了决赛场上,分秒必争,快和稳是制胜关键。“导师要求我们的动作像跳芭蕾舞一样优美。”熊剑告诉笔者,赛场实操,手上的反应要快,眼睛的观察要准,脚步的移动要稳,动作必须一气呵成,非常考验心理素质。
“测不准就调整心态,多练一次,再练一次,总会接近成功的。”在砂的颗粒级配试验比赛中,熊剑参配的砂子细度模数距离目标值仅相差0.1。“当时压力很大,偏差0.1扣10分,我必须稳住心态,完成好后续的实操找回差距。”最终,在钢筋拉伸试验单项实操中,熊剑稳定发挥拿到了102分的高分。
场下千百次的训练,练就不凡身手。为了赛场上留足时间,保持最佳状态,熊剑在日常训练中就把时间压缩到极致,“只有形成自己的节奏,才能实现突破自我的目标。”
坚守初心,争做新时代技能工匠
在大赛准备阶段,集团公司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根据每位选手的特点制定集训计划,并实时指导、答疑解惑。
“从初选、复试到入围决赛,陈永胜导师一路陪伴着、见证着我的成长,他的创新精神深深吸引着我。我要锤炼匠心,成为和他一样技术一流的人。”熊剑告诉笔者,中国铁建特级技师陈永胜在试验岗位上的奋斗故事,始终激励着他向前。
“团队合作很重要,切磋技能,彼此帮助。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坚信都能克服。”熊剑和队友们为同一个梦想而战,最终为集团公司赢得大赛团体奖第一名的荣誉。
热爱不止,未来可期。如今,再次谈到这次大赛所收获的荣誉,熊剑更认为大国工匠的榜样就在身边,荣誉是对自己成长的鞭策和鼓励。
聚光灯落幕,因热爱而滚烫的初心更加坚定,只有保持更扎实、高超的技能,才能在人生的漫长“赛道”上持续奔跑、不断前进。
(作者单位:三公司党委宣传部)
栏目名称:登高精神
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