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轨公司:小小二维码 管住大安全
本报湖北武汉讯:“李师傅、郭师傅,先别急着上工,‘后台’显示今早你们没有参加班前安全教育,这会儿再听我给你们唠叨唠叨。”6月6日,城轨公司武汉地铁12号线5标项目施工现场,项目安全总监胡荣涛根据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提示,迅速找到了“姗姗来迟”的两名工友,在叮嘱其留心当日作业安全隐患后,方才让他们进场施工。
胡荣涛所说的“后台”,是该项目今年3月引进的“安全巡查二维码平台”。走进施工现场,无论是管理人员的红帽子还是作业工人的黄帽子上,都印制着一枚玲珑而醒目的二维码。依托数字化管理手段,二维码不仅记录着姓名、工种、紧急联系人、岗位风险等基本信息,还能将每个人是否熟知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是否定期参加安全培训教育、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是否及时等安全行为“记录在案”。
“二维码就像一张安全‘身份证’,可实现资料一人一档、知识即扫即学、信息闭环管理等功能。”在系统后台,该项目还会不定期推送最新的安全管理规定、岗位作业应知应会题库,让安全知识“随身带、随便查、随时看”成为一种习惯。此外,为防止工友个人信息泄露,系统只允许经授权的项目安全“执法者”和二维码信息本人扫码查看,一定程度上杜绝了“信息出借”“以扫代管”的管理漏洞。
除对人员的管理外,该项目还将此项技术广泛应用于领导带班巡查、区域安全作业,隐患风险识别、大型设备维保等多个领域。其同步开发的二维码巡更系统,能做到管理人员定点巡查,拍摄隐患水印相片,指定专人限时整改。在施工过程中,张贴在重点部位上的二维码,能及时为作业人员展现最新的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安全交底等内容。盾构隧道、吊装井口、沿街围挡……涵盖多种信息的“特色标识”,成为越来越多管理者的日常“打卡点”,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极大提升了项目安全从业人员的管理效率。
经初步统计,在“二维码安全管控平台”为期3个月的使用中,该项目安全隐患排查率较此前提升了近4倍。仅在5月,该项目管理团队利用电子二维码,共下发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46份,上传安全巡检记录230余份,所发现问题绝大多数在当日便完成了整改。科学的技术手段加之便捷的操作流程,让越来越多的管理者爱上了“扫码”,为工程项目高质量建设注入了全新动力。
(张玺 朱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