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朝古都 十四载征程
十三朝古都 十四载征程
——城轨公司西安片区施工生产纪实
张玺
西安,一座拥有十三朝古都历史底蕴的省会城市。抚今追昔,早在2009年2月,城轨公司就在西安市场成功中标地铁一号线工程,自此,一场十四年的古都地下攻坚旅程正式拉开。
2023年6月27日,该公司参建的西安地铁16号线工程完美收官,标志着西北地区首条无人驾驶地铁线路开通运营。如今,在这片关中平原的宝地上,该公司西安地铁4号线、14号线维保项目正稳步推进;沣东市政道路、泾河新城水利工程、蓝田县农村污水治理、雁塔未来城道路总承包、榆林凝远公司二期等市政项目建设也如火如荼……而这一段段蓬勃发展的故事,还得从14年前说起。
万事开头难,用心闯口碑
西安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土建12标,是城轨公司进驻西安的首个项目。刚上场,项目团队便感受到了空前的建设压力。不必说华山厂铁路桥基底部的污水管,也不必说盾构始发即遇到全断面砂砾地层,单是盾构机1次过风井、3次过暗挖、4次过车站的难度,就给大家心里增加了几分“震慑”。
“如果要挖井,就要挖到出水为止。如果要干工程,就一定要做到尽善尽美。”该项目时任负责人曾说到。盾构能否如期顺利贯通,是在古都亮出城轨名片至关重要的一步。在全断面砂砾地层掘进,一旦控制不好,地面将产生沉降甚至塌方,安全风险极高。
要想控制好地表沉降,渣土改良和同步注浆两项工序异常关键。对此,该项目对盾构机注浆管路系统进行改造,实现了膨润土和泡沫剂在刀盘上的互换及多点注入,最终成功、快速完成了砂砾地层掘进,一举攻克了全国性技术难题。该技术还收获了2011年度国家专利证书。此外,他们还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引进了先进的WSS注浆工法,解决了因加固不好而产生的渗漏水问题,实现了7000米隧道无一漏水点、工程竣工验收一次通过。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依照不同的施工条件,我们要采用不同的盾构过站方法。”城轨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万维燕深耕西安市场多年,面对盾构高频次过站的施工难题,他带领团队,打出了一套“弧形导台及内循环法过暗挖、铺钢轨过车站、半环拼管片过中间风井”的组合拳。耳目一新的技术革新,让建设者最快3天就能完成一次过站,在树立企业信誉的同时,更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这样的“设计”在西安片区数不胜数。2012年,项目团队转战西安地铁4号线试验段4标项目期间,对大雁塔~大唐芙蓉园隧道竖井位置的变更,充分体现了工程人的智慧。经多次现场踏勘,他们发现隧道暗挖段中部附近有一片绿化区域,非常适合作为竖井场地,较原方案能提高工效,便捷周边居民出行。可按照当时西安地铁变更经验,此变更属于Ⅰ类变更,变更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对此,项目抓住西安市“缓堵保畅”的总体政策,以保证工期为由,经谨慎论证并与业主反复沟通,最终取得了业主和当地群众的一致认可。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中流击水,勇进者胜。在信誉和口碑的不断积累下,截至2023年6月,西安片区已先后中标地铁1、4、5、6、16号线等多个地铁项目和西咸泾河新城安全饮水二标、蓝田县农村污水治理示范项目、雁塔未来产业城道路工程总承包二标、4号线维保工程、14号线与机场线交叉段维保工程、榆林凝远公司二期等累计30余亿元的工程,为企业实现区域滚动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激流逆行舟,奋楫渡难关
企业和项目的利润来自哪里?答案就在开源节流上。“我们要打破思维定式,把创新思想、创新理念、创新举措融入到项目施工管理的方方面面……”说起创新创效,西安片区的“老项目经理”张卓似乎有着用不完的“套路”。在西安,他所研究的盾构机夹轨自进式过站、盾构综合监控管理系统、临建空气能热水器应用、降水井自动化监测等小创新、小发明,在节约施工成本的同时,更为企业在激烈的地铁市场竞争中注入了强劲动力。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2020年5月,建设者迎来了西安地铁16号线3标的艰巨“挑战”。在盾构施工中,既要攻克3.2公里的长距离“铁板砂”地层,又要直面两次下穿西宝高速、两次侧穿西成高铁桥桩的全线“挂号”重大风险源。除此之外,项目所承建的上林路车站,还是全线最大的“拦路虎”:地下三层结构,与既有运营的一号线进行换乘改造,车站及附属施工涉及各类大型管线、管廊管沟改迁,复杂程度堪称全线之最。
“车站的施工难度排全线第一,在整个西安市来说也能排进前三。”进场之初,设计院在前期的工作例会中曾有这样的判断。其所指的上林路站,位于西安中心轴线沣泾大道与咸阳市通往西安唯一的主干道世纪大道十字交叉口,是进出国家级新区的必经之路,社会关注度极高。面对挑战,项目科学策划,誓将困难各个击破。工期紧张,项目在片区内调配资源;交通导改困难,项目成立专班一次次与外部单位协调;地质条件复杂,项目改进工艺工法不断完善质量体系和应急体系。特别是多次化解了因不良地质引起的涌水涌砂险情,项目团队及时妥当的应急处置,让业主吃下了“定心丸”。
最终,车站地下三层的主体结构仅用时3个半月完成,成为全线封顶用时最短的车站,提前2个月完成了业主下达的节点目标,树立了敢打硬仗的盾构铁军形象。
如果说一号线12标和四号线4标的老黄土地层是盾构掘进“简单模式”的话,那么转战西咸新区后,建设者所面对的则是“地狱模式”。地层主要以全断面富水砂层“铁板砂”为主,盾构施工中极易发生地面隆起、坍塌。特别是科~科区间两次侧穿西成高铁桥桩、科~上区间两次下穿西宝高速,对建筑物周边允许沉降范围要求极其严格。在下穿西成高铁正线及联络线前,考虑周边环境,项目部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基础上,积极协调铁路局、城管、国土等单位,攻克了长距离“铁板砂”掘进和渣土外运困难,顺利实现了“零沉降”的控制目标,并为该项目安全下穿西宝高速总结了宝贵经验。
初心践使命,用情守安全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安全都是发展的永恒主题。“安全无小事”,是该公司西安片区每名员工时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们用心、用情践行初心使命,用日复一日的坚守,换来了西安片区安全生产零事故的优异成绩。
地铁16号线盾构施工下穿西宝高速公路时,遇到了各种艰难险阻,该项目攻坚克难、勇往直前,成为西安市第一个取得地铁施工项目下穿西宝高速路政安全许可证的施工单位,全力保障了项目施工平稳有序推进。而对于他们来说,荣誉永远属于昨天,未来永远都在路上。
西宝高速公路是陕西省投资最大、里程最长、设施最完善的一条高等级公路。项目盾构施工需要下穿的区域,与以往正常地面条件相比无注浆加固条件,高速上车流量大且区间上方附近无可供打监测点的区域,对项目“保安全”目标提出了新要求。对此,该项目建立安全应急保障机制,在下穿施工的3个紧张昼夜中,安全专班24小时紧跟盾构机步调,时刻保证内外信息渠道畅通,最终助力盾构机平稳穿越西宝高速重大风险区,赢得业主分管领导高度赞许。
近年来,城轨公司西安片区项目始终以“第一责任、第一工作、第一绩效”的“三个第一”安全理念为指导思想,通过安全生产“四个责任体系”的安全责任脉络,以安全生产“三个责任清单”为抓手,引导片区项目员工将安全贯穿于工作中、深植于生活中、溶于血液中。
“自身没有免疫力,找好的医生也没用。”万维燕常说。2020年,西安地铁16号线3标项目一举荣获“陕西省安全文化示范企业”称号。通过安全文化示范企业的倡导和建设,西安片区项目既增强了“免疫力”,又激发了员工强烈的责任感。目前,“三个第一”的安全文化理念已深入员工内心,以正确的安全价值取向,筑牢了员工“要安全、管安全”的责任意识。
白驹过隙,时光荏苒。转眼间,城轨公司已深耕西安市场十四载,从埋头苦干到创效创誉、从安全质量到社会责任,城轨公司在西安塑造了勇于挑战、敢于担当的企业形象。在人才培养方面,该片区还涌现出“中国铁建创效功臣”“中国铁建青年岗位能手”“集团公司十佳项目总工”“盾构精神及七种子文化优秀践行者”等多个岗位精英。
从进入西安地铁市场至今,该片区已经累计为公司收获40余项国家、省市级荣誉。所参建的西安地铁四号线4标荣获“2020年国家优质工程奖”,西安地铁五号线7标荣获“2019年陕西省文明工地”,西安地铁16号线3标荣获“2020年陕西省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和“2022年陕西省文明工地”。此外,该片区还作为西安地铁施工单位的代表,承办了陕西省委组织部专题研讨班观摩活动和西安地铁市民开放日活动,传递了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名片”。
栉风沐雨,玉汝于成;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在古都的十四载耕耘不是终点,在“十四五”的崭新赛道上,城轨公司西安片区将奋楫争先,像“铁龙号”盾构机一样勇往直前。
图为该公司西安地铁5号线项目施工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