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轨道交通18号线启动不载客试运行
本报重庆讯:9月6日上午,随着发车号令,重庆轨道交通18号线列车缓缓驶出跳蹬站,一路向北疾驰而去。这标志着五公司参建的重庆轨道交通18号线正式启动空载试运行,也意味着全线开通初期运营进入倒计时。
重庆轨道交通18号线是重庆市第三轮轨道建设重点项目之一,是重庆南北向轨道交通干线,全长约29公里,共设19座车站。五公司承建的线路总长约5.4公里,施工内容为三站四区间。
为了应对重庆复杂的地层条件,施工前,建设团队积极与设备单位沟通,量身打造了3台适合于重庆区域作业的复合型TBM “红岩号”。该设备可根据掘进时遇到的软土、硬岩及复合地层等多种工程地质,选择敞开式、半敞开式和封闭式三种掘进模式进行相互转换,精准发力、轻松“解决”复杂地层。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风险高和持续高温等不利因素影响,建设团队科学筹划、精心组织,全方位跟踪监测,合理选择掘进参数,严控注浆质量,保持土压平衡,减少对土体的扰动,确保了TBM高效推进。此外,他们还通过加密管片壁后封堵环止水、强化渣土改良、革新刀具性能、动态优化掘进参数和物流运输等措施,实现了歇奥等多区间的提前贯通。
五公司施工点均位于重庆九龙坡区繁华路段,沿线地表建筑物密集、市政道路复杂。建设团队除了需妥善应对浅埋超大跨暗挖车站及富水杂填深基坑施工等自身风险外,还面临着多次下穿既有运行轨道线及密集地表建筑等外部难题。其中,重庆轨道交通18号线奥体中心站与轨道环线奥体中心站相邻,TBM始发需侧穿既有轨道环线奥体中心站,下穿过程中离既有轨道结构净距仅1.58米,施工风险高,挑战难度大。
为了顺利侧穿既有轨道环线,建设团队反复对比测量,通过优化方案、改良浆液、调整掘进模式等集成施工技术,最大程度降低围岩扰动,成功解决了施工技术难题。同时,建设团队还采用了全自动伺服监测机器人及视频监控系统,全天候无死角监控过站数据,既保证了施工对轨道环线车站及地表附属结构影响安全可控,又确保了工程实体质量。
据悉,重庆轨道交通18号线本次空载试运营为3个月,经安全评估具备条件后投入载客运营。该线通车运营后,将与轨道1号线、2号线、5号线、江跳线、9号线和环线换乘,实现中部槽谷南部片区与中心城区核心区40分钟快速通达,有效加密该片区轨道覆盖,便于市民绿色出行,可惠及沿线约60万人口。
(吴忌 曾凡丽 史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