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轨公司成都地铁17号线项目施工跑出“加速度”

编辑发布:宣传部报社   时间: 2023-10-22  【字体:

    本报四川成都讯:近日,城轨公司成都地铁17号线5工区项目城隍庙站~红星桥站盾构区间左线顺利洞通,实现同月贯通4条盾构隧道和承建盾构区间全部贯通双目标,创造了西南地区地铁项目施工新纪录。

    成都轨道交通17号线二期工程线路总长24.8公里,是连接成都市武侯区、青羊区、金牛区和成华区等中心城区的城轨快线。该工程为中铁建联合体中标项目,由成都中铁建昆仑轨道工程有限公司实施项目管理,城轨公司承担其中两站三区间总长2.6公里的土建施工任务。

    据该项目负责人郝建伟介绍,自盾构始发以来,项目精心统筹策划,根据推进情况,对剩余4条盾构隧道工期重新排布,促使施工再提速。“通过数据计算和节点倒排,我们推测9月份可以完成全部盾构施工任务,这不仅大大提前于计划节点时间,还能促成项目4条盾构隧道同月贯通‘小目标’。”

    目标虽“小”,真正要实现却并不容易。城隍庙站~红星桥站~建设北路站盾构区间横跨金牛、成华两大主城区。期间需连续下穿地铁既有线、老旧房屋建筑群、道路,以及雨污水、给水、燃气、电力等市政管线,地层地质条件差,地表建构筑物年代久远,外部协查难度大。四条隧道同时掘进、同月贯通,不仅是在向成都平原富水砂卵石地层高地下水位、高卵石含量、高地层强度的“三高”难题发起冲锋,也是考验建设团队在有限的人力、物力和场地空间条件下,对全局的管理调配、资源配置和协调承压能力。

    城~红盾构区间两台盾构机由红星桥站始发,该区间地处主城老区,左右线侧穿的大量浅埋基础砖混结构房屋,多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筑物,有些房屋已出现开裂、变形、渗漏等情况,条件现状极差。为保障盾构施工持续安全运行,该项目制定专项施工方案,提前着手对相关建筑物逐一开展上门调查。同时,按照设计方案,采取对临近建构筑物预注浆加固、盾构通过后及时跟踪补充注浆等方式,在隧道与建构筑物之间建立一道隔离墙,有效确保了施工安全。

    红~建盾构区间全长只有700余米,却面临4次下穿地铁既有运营线、2次下穿一环路主交通干道,以及多次穿越建构筑物群等密集风险源施工任务。其盾构始发即下穿的地铁既有6号线,与施工隧道最小竖向净距只有5米,而盾构贯通前下穿的地铁既有3号线泵房底板,与施工隧道最小竖向净距更是只有3.5米,均属于特别危大风险源施工。

    由于施工时头顶上方就是正在运行的列车和车站重要附属设施,稍有不慎就会干扰既有线正常运营。为降低施工风险,该项目引入自动化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盾构推进状态。同时成立专项工作组24小时值守,根据监测信息动态修正掘进参数、调整注浆加固方案,最终实现“零沉降”下穿任务。

    在管理团队的层层责任落实和精心梳理安排下,该项目持续攻坚克难推动施工,今年以来,已连续8次取得全线项目管理考核前三名的优异成绩,并创造了单日最快掘进19.5米、月掘进403.5米的全线最快施工纪录。此次盾构贯通,标志着该项目已完成全部的车站和区间主体施工任务。下一步,项目团队将抢抓工期,继续投入剩余附属及内部结构施工和场地移交工作中,全力以赴为全线早日开通运营贡献央企力量。

                                         (张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