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轨公司南珠(中)城际项目刷新围护结构施工纪录
本报广东广州讯:近日,随着最后一幅地连墙顺利入槽,由城轨公司施工的南珠(中)城际3标一工区二十涌站170幅地连墙如期实现封闭,为后期主体结构施工和盾构始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十涌站坐落于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镇南部的一片滩涂地上,车站三面环海、杂草丛生,施工环境异常艰苦。在台风季节,时常是天上飘过一片云,地上就是一阵疾风骤雨。该站是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工程(万顷沙—兴中段)的第十座车站,是一座地下两层侧式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结构外包总长约440米,标准段宽度为23.8-29.3米,基坑深度约21米。
“车站所处地层存在约40米厚欠固结淤泥层和10-15米厚砂层,使得车站地连墙在施工中常有缩孔、塌槽等现象。”据该项目负责人李永刚介绍,为彻底解决影响项目施工进度的最大“拦路虎”,项目成立了由集团公司、总包部、项目部和施工班组共同组成的联合技术攻坚小组,通过不断引进新技术、大胆使用新工艺,使项目最难的施工问题得以逐渐攻克。
“提前加固”是打好“翻身仗”的关键一步。在地连墙施工之前,该项目对未成槽段外壁进行WSS注浆加固,增强了槽壁强度,有效减少了塌孔现象。在成槽过程中,通过限制周边重载车辆通行,在泥浆配比中增加抗盐剂、CMC和烧碱,极大减轻了外部荷载和海水对成槽工序的影响。与此同时,项目团队还通过压缩工序衔接时间、提升工效,解决了厚软土地层连续墙施工难题,实现了每日6幅地连墙的均衡生产,并创造了广州地铁地下连续墙施工进度新纪录。
据悉,该项目自4月开工建设以来,始终坚持以标准化管理为主线,按照“示范先行,重点实施,整体推进”的思路,快速推进工程建设。面对周边交通极为不便和与多个施工单位共用一条交通便道的先天不足,项目迎难而上,成立交通疏导小组,党员先锋队和青年突击队24小时轮流值守、蹲点指挥,确保了混凝土、钢筋等主材及时供应,为抢抓地连墙生产进度提供了有力保障。
南珠(中)城际项目作为广州地铁建设的重要项目,是第一条实现大湾区城际与广州地铁网互联互通的轨道工程。建成后,将推动广州市南沙区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对促进大湾区珠江口西岸融合发展、完善大湾区城际铁路网布局、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和区域城市一体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张 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