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公司西渝高铁15标项目
智慧“黑科技”助力项目高质量发展
本报重庆讯:手机APP便捷“云监工”,“小程序”+“短视频”快乐学安全,隧道内人机物实时定位高精准,物料管理全过程可追溯……进场以来,五公司西渝高铁15标项目深入推进“智慧系统”建设,用“黑科技”助力项目高质量发展,在高铁“智慧建造”方面“遥遥领先”。
新建西(安)渝(重庆)高速铁路全长739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分西安至安康、安康至重庆两段,同步建设西渝高铁与郑渝高铁连接线。五公司承建的康渝段站前15标为连接线的一段,途经重庆市开州区、云阳县、万州区,标段线路全长36.9公里,段内有桥梁8座、隧道6座、路基12段、涵洞2座。
“我们要给项目安装智慧‘黑科技’,让项目在高铁‘智慧建造’方面遥遥领先。”站在铁峰山隧道进口,五公司副总经理兼该项目经理唐双林说道。为打响降本增效金算盘,该项目配备了物资管理系统,对生产、运输、物资库存、材料节超4大板块自动追踪,全程追溯物资管理,实现物料进场消耗数据实时更新,加强主材料进出过程管控,为施工生产材料保供保驾护航。
此外,该项目紧紧围绕“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在施工区域实现视频监控系统全覆盖,为施工管理配备千里眼。同时依托智能门禁、人员定位、应急三大系统,通过VPN系统与其他信息化网络连接组成大型专用网络环境,实现24小时监测、视频联动追踪、一键报警撤离等功能。在施工现场,该项目还配备了4G智能安全帽,通过手机APP、信息化平台,实时掌握现场情况、增强施工监管力度,为实现数字化安全管理保驾护航。
“这个月的安全小课堂学习还未完成,我要抓紧时间刷刷短视频,不然明天就进不了作业区了。”在职工休息区,43岁的工友黄品海向工友说道。原来,该项目在各施工队推行了智能安全教育平台,引入“小程序”+“短视频”安全学习新模式,确保安全培训到位、安全责任落实。该平台内置课件并能自动识别用户信息、所在项目类型形象进度等特点,自动推送相应培训课件、生成培训记录,为每个用户进行安全学习达标评估,并与智能门禁系统“紧密”联动,严格做到安全培训不合格者禁止入场。
为了最大程度保护施工现场生态环境,该项目配备了尾料砂石分离机,对尾料进行重新分离、提取及回收利用,实现拌和站污水零排放。同时,在施工现场建立污水处理循环利用系统,将排入五级沉淀池的固体废弃物通过压滤机进行分离,经中水处理系统过滤后的水资源可用于混凝土拌和、绿化浇灌和场地洒水,在节约水资源的同时,极大解决了现场扬尘污染问题,为项目打造了一张“绿色施工”名片。
下一步,该项目将进一步细化完善“智慧系统”应用,打造工地“智能”生态链,高质量推进项目施工生产建设,高效率打造西部高铁建设新典范,努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吴忌 胡林 王雪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