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旗帜

编辑发布:宣传部报社   时间: 2023-11-24  【字体:

心中的旗帜

古建敖

  

  他瘦、不高,手持长杆伫立着。

  他生前所在单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一师一团,诞生于1948年7月5日,先后经历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筑起“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跋山涉水,为中华大地织上铁路网。几经改制,初心不改,如今的中铁十一局一公司仍沿着他的足迹,在新时代的宏伟蓝图上书写锦绣诗篇。

    他就是为这支队伍注入“登高”基因的全国著名“登高英雄”“志愿军一级英雄”“最美奋斗者”杨连第。他通过搭设单面云梯的方法,手持长杆登上旧中国最高桥——陇海铁路八号桥,仅以一块木板作掩护连续爆破百余次,使大桥提前20天修通;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开创了铁道兵部队白天抢修的先例,大大加快了抢修进度,却在抢修清川江大桥时,被美军的定时炸弹夺去了年轻生命。

  这是我入职报到,在杨连第登高精神教育基地第一次见到他。

  随即一路向南,奔赴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厦高铁项目。彼时,我以为杨连第不过是襄阳总部文化展厅里的那位前辈,不承想后来却不止一次看到他。

  他仰着头说,坚持住。

  福厦高铁湄洲湾跨海大桥长14.7公里,海域施工长10.8公里,主跨180米,设南北两座主塔,桥面以上塔高30米,桥面高度大约50米,是国内首座跨海高铁矮塔斜拉桥。

  2021年农历腊月三十零点二十分,湄洲湾跨海大桥最高主塔顺利封顶。塔顶距离海平面约80米,即使作业面灯火通明,也是无边的漆黑海面上的一支蜡烛,静静摇曳。而机械轰鸣的声波,好像也只能传到这烛光所及的地方,至于无边的黑暗,谁也不知道暗藏着什么。

  虽然是在值班,耐不住年味太浓,我与工班长胡大财、彝族小伙申子小花及两名陕西籍工人在等混凝土的间隙,静静欣赏着远处泉州城的万家灯火、璀璨焰火。

  突然,嘶吼声从背后的黑暗里传来,吹得模板上的加固铁链叮当作响,脚下的涛声也紧凑起来,豆大的雨点急促地砸下来。浇筑施工最怕下雨,胡大财赶紧用大块防雨布罩住浇筑面,我一边检查模板及泵管加固情况,一边向项目部汇报现场情况。在检查到塔柱下部时,突然发现泵管加固扣件松动,存在风险。此刻,雨在风的作用下,已经接近水平方向切在脸上,我们仍冒雨进行加固,以备混凝土到场之后随时可以浇筑。

  沿海地区冬季的雨夜,仍能感受到刺骨的寒冷。那一瞬间,我好像看到杨连第站在桥面上,仰着头说坚持住。

  所幸,雨下的时间并不长,泵管也及时加固完成,混凝土顺利浇筑。从塔上下来的时候,我往下瞥了一眼,只见备用吊车、指挥车和安全员、设备员、试验员都在桥上待命,车灯、手电汇聚成海面上一段窄长的光斑。

  那一刻,他们都是杨连第。

  他笑着说,可以的。

  2022年7月10日,南玉铁路六景郁江特大桥首塔封顶,主塔高度123米,我负责本次节点的宣传报道。

  7月的南宁骄阳似火,混凝土浇筑施工需要不断在模板外浇水降温。由于需要拍摄混凝土浇筑的素材,所以要到塔顶去,前100米是有电梯的,后20米则需要沿着模板的爬梯,一层一层地曲折上去。

  刚爬了两层,塔顶降温水阀打开,巨大的水柱浇在模板上,飞溅的水花如同倾盆大雨。我正好站在一处踏板的下面,水淋不到的位置。如果再往上爬,势必要被淋湿,低头透过踏板间隙,看到郁江的滚滚洪流,不禁有些心惊胆战。心中的两种想法也在七上八下,甚至给自己找好了退却的理由——上去相机会被淋湿。但是我好像看到了杨连第在上面笑着说,上来吧,没事的。

  于是解开外套,把相机抱在怀里,手持三脚架、弓着身一步步地继续向前,直到看到了“无尽风光在险峰”的壮美景象,拍到了新时代的“登高者”在百米高空作业的珍贵画面,也拍到了杨连第队队旗在郁江上空猎猎作响。

  我想,登高精神已经成为我不大的精神世界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总在关键的时刻提醒我,作为十一局的员工、杨连第的传人,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没有无法逾越的山峰、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他瘦、不高,却是指引一代代铁建人前进的灵魂和旗帜。

  (作者单位:一公司党委宣传部)

  

  栏目名称:企业精神永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