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湘高铁白马山隧道贯通

编辑发布:宣传部报社   时间: 2024-04-03  【字体:

    重庆讯:3月30日,历经1270天的艰苦建设,由五公司承建的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最长隧道——白马山隧道顺利贯通,为全线早日建成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天,重庆铁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汪钦琳,渝黔铁路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智,武隆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何正清,集团公司总经理魏加志等领导,共同见证了白马山隧道贯通这一重要时刻。

    白马山隧道位于重庆市武隆区,全长13407米,是全线重难点控制性工程,设计时速350公里,为单洞双线隧道。该隧道为Ⅰ级高风险隧道,瓦斯区段共计6288米,占全隧正洞及辅助坑道总长的28.7%,并且富含岩溶、富水洼地、断层、软岩、岩爆及煤矿采空区等多种不良地质,施工安全风险高、难度大。

    由于隧道地质复杂,施工过程常遇岩溶、岩爆和瓦斯等现象,掘进过程中,该项目采用地质雷达法,探测到全线最大的一个溶腔。该溶腔位于隧道底部下53米、隧道顶部以上30米,高近100米,体积达1万多立方米。为顺利通过该区间,项目建设团队在隧道内打入18根、直径1.5米的最深达53米的桩基,设置了长29米、宽14米的托梁体系,并在隧道平导内新建了一个长166米的泄水洞,花费两年多时间,顺利跨过溶腔区。

    隧道一号横洞与二号横洞间,存在长达3公里的岩爆区域。开挖过程中,为解决岩爆产生的不良影响,建设团队在施工前,多次组织施工人员进行疏散演练,对现场情况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洒水、钻孔等多种方式,提前释放应力,确保了施工安全。

    针对隧道瓦斯风险,该项目采用智能化施工,通过瓦斯自动化监测与人工检测相结合,对作业区域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实现远距离、定点、长期、连续的自动监测,建立声、光报警系统,实现了自动报警和自动断电。并严格管理火源、落实门禁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动火作业管理,有效保证了作业安全。

    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厦渝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庆“米”字型高铁网中东南向高铁大通道。该工程通车后,黔江至重庆中心城区的旅行时间将从现在的4小时缩短至1小时以内,对加快构建重庆“米”字型高铁网络、助推渝东南武陵山区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吴忌  刘娅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