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话

编辑发布:宣传部报社   时间: 2024-04-03  【字体:

家乡话

彭海鹰

  

  到重庆24年了,可能生性愚笨,我至今未能学会重庆话,与人交流,主要说普通话,但我最爱的,仍然是那一口地道亲切的家乡话。

  在我们家乡,方言语系十分发达。别人说十里不同音,我们那里却是同街不同音、同村不同音。为此,各说各话、啼笑皆非的时刻层出不穷。

  读初中时,我在县二中读书,班上同学,除了部分城里的孩子,其他多由各乡镇的尖子生组成,一人一口浓郁的方言,你讲我猜,我讲你猜,交流基本靠“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班主任钱老师大力推广普通话,要求同学们在校内必须讲普通话。此外,每天晚上7点,他会组织全班同学一起收看新闻联播,了解时事政治,接受最标准的语言训练。不过,我的普通话水平总不见长,独一无二的方言令同学们忍无可忍,最后,他们送了个响亮的外号给我,还一本正经地说:“彭海鹰,你的额头高高的、头发卷卷的,说着我们听不懂的‘语言’,这‘老外’的头衔就非你莫属了!”盛情难却下,我顶着“老外”的头衔活跃在同学中间,一次又一次地被他们牵挂着、担心着。有一次,我去英语课代表那里背英语,旁边一同学问他:“她背课文,你能听懂吗?”课代表淡淡一笑:“这个没问题,她现在说的是真正的英语……” 

  长大后,我离开了家乡,走南闯北到过很多地方,与人交流已是一口纯正的普通话。但只要一说家乡话,旁人还是听不太懂干着急。有一天,我从23楼的家中坐电梯下去,进去时,电梯里已经有了好几个人,我自动挤到角落。这时,我的电话响了,是老爸打来的。我接通,与老爸用家乡话低声聊着。正起劲时,突然听到旁边有人对着我说:“这人好厉害呢!英语说得好顺溜!”

  “是啊,一路下来,我一个字都没听懂。”另一人接着说。

  我抿嘴自乐,却不好意思再讲了,匆匆挂了电话。正好电梯抵达一楼,我快步走出电梯间。身后还有一人在猜测:“她说的可能是潮汕话?不像英语呢……”

  我哈哈大笑,快步向前跑开了。

  为了探明我们家乡话是不是真的让人听不懂,我特意测试了好几个外地朋友。在他们面前,我故意叽里呱啦和家人说着家乡话,然后问他们我刚才说了些什么。大部分朋友摇头表示听不懂,其中一位漂亮的重庆小姐姐却耿直地告诉我:“只要用心听,哪有听不懂的语言呢!”并把我刚才的话语意思直截了当地复述了出来。

  是啊,哪有听不懂的语言呢,只是看你愿不愿意认真去听罢了。

  现在,我们已离开家乡很多年,虽与爱人在工作的城市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却总在梦中回到熟悉的故乡,我知道,那里才是我心中的家。偶尔听到熟悉的家乡话,内心总会涌现无端的雀跃与幻想,在那深深浅浅的家乡话里,一遍遍回想我们曾经的快乐与时光。浓浓的乡音,土土的家乡话,是我心中最美的繁花。

  (作者单位:五公司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