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轨公司盾构十五队

深耕精细化管理 降本增效出实招

编辑发布:宣传部报社   时间: 2024-06-25  【字体:

  辽宁沈阳讯:“盾构机日掘进最高24环”“设备平均故障率减少10%”“每月节约用水4万余元”……城轨公司盾构15队深耕精细化管理,在开源节流上苦练创效内功,以高效率的施工管理、高质量的施工技术、高标准的队伍建设,打造了盾构施工管理的标杆,在沈阳奏响了一曲提质增效的凯歌。

  城轨公司承建的沈阳地铁6号线16标隧道单线总长548环,最大坡度为26.5‰,最小曲线半径350米,项目盾构施工里程短、盾构单价低,有极大的亏损风险。“精细化管理,成本管理是核心,过程控制是主线。抓好这两点,才能实现颗粒归仓,实现效益最大化。”项目上场之初,盾构队长胡凯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在他们对队伍施工成本的管控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只要用心管理,从一点点的小事做起,我们就会发现小节约也能实现大创效。”作为一名退伍军人,胡凯退伍不褪色,作风干练,将队伍的成本管控做到“精益求精”:轨道、水管、电缆等周转材料,直接从已完工的城轨公司沈阳地铁3号线项目调拨至6号线项目,每米周转材料费用降低25%;五金、配件进行集采,成本降低15%;现场用水使用降水井地下水,每月节省成本4万余元;生活区、办公区用电使用时控开关,节约了大量电费……在胡凯看来,精细化管理涉及施工管理的方方面面,在成本管控上他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加快施工进度是保障创效最直接的手段。”他们倒排工期,分解任务指标,提前筹划关键施工节点风险管控,创造了日均掘进16环、最高掘进24环的好成绩。该项目自4月9日盾构始发,至5月20日已掘进538环,即将破洞接收。在保障施工进度的同时,他们也十分注重设备维保管理,“重使用、轻维保,设备带病运行,造成效益流失不说,更存在安全隐患。”正在对设备进行巡检的设备副队长史宇航介绍,他们严格执行“10+2”掘进制度,针对不同机械设备,编制相应维修、保养计划。“通过一系列精细化管理,我们盾构机平均故障率降低了10%,节约了设备的日常维护成本。”

  “隧道一旦出现安全质量问题,不但会吞噬已有的收益,后期的缺陷修复更是后患无穷。”在胡凯看来,安全质量管理同样重要。项目区间最小曲线半径350米、最大坡度为26.5‰,水平运输存在较大安全风险。他们在隧道内加密采用直轨枕,轨道、岔道安装严格按要求安装连接,接头及岔道下方垫实,电机车使用双钩防溜并采取小速度大牵引力行驶,日常使用过程中加强检修、维保,严禁设备带病运行。针对下穿地铁9号线运营线,他们施工前设置盾构推进试验段及推进模拟监测段(100米),确定合理推进参数,优化配置盾构掘进参数,下穿前对盾构机及配套设备开展专项检修、维保,应急人员、设备、物资保障到位,过程中同步注浆及时跟进,使用超前注浆系统,进行前盾注浆减少沉降,采用自动化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管线沉降,48小时内连续掘进34环完成下穿,最大沉降仅0.8毫米,未对既有线产生影响。自上场以来,该队未发生一起安全险性事件、未出现一起质量事故。

  实力不止是暂时的强大,更多的是积累与传承。盾构15队成立于2013年12月,先后在北京、武汉、郑州、西安、沈阳等城市的10余个项目参与施工任务。在北京电力隧道温泉5标盾构施工期间,创造了单班掘拼20环、单日掘拼37环、单月完成659环合计790米的快速施工新纪录,刷新城轨公司单月掘拼最高纪录;武汉机场BT标项目区间地质复杂、地层变化复杂,该队完成隧道掘进10公里,创造了年度盾构施工纪录;在沈阳地铁3号线5标,创造了单日掘进32环、单月掘进634环的纪录,打破了沈阳地铁施工纪录,并获得业主的表扬贺电。现在,该队继续在盾构施工的角力场上发挥优势,他们将凭借精细的管理、优质的施工和强大的团队力量,不断提升盾构施工管理水平,打造精品隧道,为企业创造效益,为城市建设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陈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