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号”刀盘顺利吊装下井
成渝中线高铁蜀安隧道盾构始发进入倒计时
四川成都讯:10月23日,五公司参建的成渝中线高铁全线控制性工程——蜀安隧道迎来关键节点,“成渝号”盾构机刀盘顺利吊装下井,标志着蜀安隧道盾构始发进入倒计时。
成渝中线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自重庆枢纽重庆北站起,向西经重庆市渝北区、沙坪坝区、璧山区、铜梁区、大足区,四川省资阳市、成都市,引入成都枢纽成都站,正线全长29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蜀安隧道全长10380米,采用“盾构法+明挖法”施工,其中盾构段全长9824米,由“蜀安号”“成渝号”两台盾构机进行施工。其中,五公司负责“成渝号”盾构机掘进施工。
“成渝号”盾构机开挖直径14米,全长105米,重达3344吨,装机总功率10000千瓦,采用集成化、模块化设计定制盾构机后配套台车,有效攻克了超大直径盾构分体始发难题,并配备带压复合型刀盘、伸缩式主驱动、开挖仓伸缩摄像头等先进装备,搭载超前地质预报、地层界面识别、气体环境监测、刀具磨损检测装置、同步注浆检测等智能化装备系统,盾构机总装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刀盘下井吊装是整个盾构机吊装组装阶段难度最大、危险系数最高的一项工序。此次吊装下井的“成渝号”盾构机刀盘直径14米,由中间块和四分块在地面拼装焊接而成,重约415吨。“成渝号”下井后,将开展盾体前移、盾尾、拼装机、连接管线、同步调试、负环拼装等施工。
“成渝号”盾构机主要穿越泥砂岩及圆砾土层,地质条件复杂。盾构机采用了盾构推拼同步系统、盾构智能掘进管理、多层次注浆体系等多项针对性的技术创新,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风险,保障了敏感环境盾构近接建(构)筑物施工安全。
成渝中线高铁建成通车后,将进一步压缩成渝两地旅行时间,极大便利沿线人民群众出行,对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图为蜀安隧道施工现场。
(吴忌 宋杰 陈新雪)
栏目名称:现场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