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大道项目矮塔斜拉桥顺利转体

编辑发布:宣传部报社   时间: 2024-11-15  【字体:

  江西南昌讯:11月8日,由五公司承建的阳光大道跨京九、昌九铁路两座重达2.8万吨的矮塔斜拉桥,经过两天一夜的紧张作业,顺利落位、精准衔接,实现完美“转身”,为线路如期建成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阳光大道项目位于江西省赣江新区中医药科创城,全长2408米,设计为双向6车道,其中跨铁主桥长370米。此次转体的8号主墩及11号主墩转体重量均约2.8万吨,转体段长度157米,梁体宽度为36.6米,超宽、超重的结构使得转体施工极为困难。

  针对转体桥“梁面宽、大角度、时间短”的复杂施工特点,该项目大力推行数字化施工,利用BIM技术展开技术攻关,建立模型,全过程模拟转体,并采用智能化可视监控系统,对现场数据进行动态监测。现场人员还在转盘上设置刻度、编号,实施“双控”措施以保证及时调整转体速度,每转5度报告转体进度、应力变化等情况,确保转体过程中梁体的平衡及稳定。

  为实现完美“转身”,该项目还在施工现场建立了智慧工地指挥中心,采用转体桥姿态调整信息化系统,实时监控梁体姿态、模拟平面轨迹、梁体竖向振动状态,攻克了复杂环境下超宽超重大纵坡斜拉桥转体施工关键技术。并通过在球铰下方设置传感器、在梁面二次配重,把球铰的施工精度控制在毫米级,确保了转体时大纵坡斜拉桥的相对平衡,桥墩主体零误差精确定位。

  此外,京九、昌九铁路作为交通要道,车流密集,每隔3到4分钟便有列车通过,这意味着桥梁转体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技术挑战巨大。在转体桥施工期间,该项目采用监测及预警系统,实时监测转体桥梁运行状态及转速、风速、应力等关键指标,抢抓铁路运行“天窗”期,最大程度减少施工对既有铁路线的干扰。

  阳光大道建成通车后,将成为连接临空组团和中医药科创城的重要交通干道,对优化完善赣江新区路网,推进各组团交通互联互通、产业转型对接、公共服务共享、区域融合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图为转体施工现场。

                                       (吴忌  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