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建阳光 筑梦未来

中国铁建定点帮扶张家口市万全区学生赴京研学纪实

编辑发布:网站新闻编辑部   时间: 2025-08-13  【字体:

这是一次努力求知、筑梦未来的研学之旅,也是一场跨越山河、向梦出发的彼此约定。

8月,中国铁建组织定点帮扶的张家口市万全区9名困难家庭的优秀学子赴北京开展为期4天的“铁建阳光·筑梦未来”红色研学行活动。

孩子们集结准备出发(周鹏 供图)

“快看!地铁出来了!”五年级的陈晓伯踮着脚望向隧道深处,呼啸而来的列车卷起一阵清凉的风。伴随着“滴滴”的声音,地铁车厢门缓缓打开,如同孩子们拆开一份期待已久的礼物。

这个夏天,这些孩子第一次来到了梦想中的北京,带着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充分感受首都北京这座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

脚下有路,就有希望

对于万全四小的王宇欣小朋友来说,这次北京研学之旅有一种被幸福砸中的感觉,她在日记本上写道:“老师告诉我被选中去北京的那天,我告诉奶奶,她摸着我的头说,北京是我们的首都,你要好好看、好好学。”

万全区,隶属河北省张家口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产业发展后续乏力,尤其部分学校办学基础设施建设较为陈旧,配套不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还比较缺乏。

中国铁建与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结下了长达23年的帮扶情谊,针对该区“一老一小”两个群体,策划实施“铁建阳光”帮扶计划,以爱“浇水”“培土”“施肥”,推动万全教育帮扶提档升级。这次,又精心挑选9名品学兼优的困难家庭学子去往首都北京。

“世界上本没有路,但有了铁路,天堑便成了通途,荒原也能驶向春天。”中国铁建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国家队,不仅在“铁建阳光”幼儿园为孩子们搭建了阳光高铁体验站,而且用好专业优势,将“希望之路”作为此次研学的重要一课,告诉孩子们,只要脚下还有路,未来就一定拥有希望。

经过张家口火车站时,同行的中国铁建挂职万全副区长刘尔民介绍:“同学们,100多年前,詹天佑修建了第一条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投入运营的铁路,而我们现在正在乘坐的京张高铁由中国铁建参与建设,是世界首条时速350公里的智能化高铁,是铁路强国的新里程碑。”孩子们第一次看到高铁飞驰而过,对中国速度有了亲身体验,不时发出赞叹。

参观中国铁建铁道兵纪念馆(周鹏 供图)

在中国铁建铁道兵纪念馆,孩子们的目光被等比例缩放的陇海线8号桥墩、成昆铁路沙盘牢牢吸引,沙盘上,隧道穿山而过、桥梁横跨深谷。讲解员轻声讲述:“修建成昆铁路时,平均每一公里就有一位铁道兵战士牺牲,这是用生命铺就的铁路。”孩子们突然安静下来,有的孩子抹了抹湿润的眼角。

神奇的“地铁”也是此行的梦想心愿单,中国铁建依托资源优势,组织孩子们来到由中铁十一局建设的东坝地铁项目,当孩子们戴上安全帽、穿上安全背心来到位于地下20多米的工地时,郭磊镇中学八年级的李国强对着相机摆了一个造型:“我以后也要当工程师,驾驶盾构机为国家修建更多的地铁”。

该项目工程师带领孩子们沉浸式乘坐地铁穿越北京,“盾构机太厉害了,果然是大国重器!”孩子们不时发出感叹,“地铁的速度好快,而且车厢也很干净!”地铁飞驰,窗外的一道道流光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彩色曲线,映照着孩子们天真的笑容,仿佛在指引着前方的梦想。

“老师,我明白了为什么铁轨一直延伸到远方,因为那是通往未来的路。”孩子们的一句话,却映射出铁轨背后深邃的意义。铁道兵“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精神正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参与中国80%以上的铁路网、70%以上高速公路建设、50多个城市的地铁建设的中国铁建,编织了大地经纬,也编织了孩子们心怀梦想的道路。

走出书本,拥抱世界

过去,书本是孩子的世界;现在,世界是孩子的书本。据调查,此次研学有2/3的孩子还没有走出家乡,对外面的世界和心中的大学充满了无限的幻想,迫切想要将书本学到的知识付诸于现实。中国铁建精心准备此次研学方案,做足功课。

来自万全一中的杜雨薇在笔记本上写道:在北京的每一天都非常充实,每个瞬间都像梦一样珍贵。

孩子们走进清华大学,近距离感受国内顶尖学府的学习氛围和文化底蕴,仿佛置身于知识的海洋,感受了学术的熏陶,与暑期在校的清华大学博士生进行了互动交流。清华学子结合自身经历,向孩子们讲授了学习心得和发展规划,激发了大家的求学、求知热情,孩子们在“清华园”三个遒劲大字下种下了梦想。

参观中国科学技术馆(周鹏 供图)

孩子们还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参观故宫博物院、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铁道博物馆等。当看到国旗雄壮升起,孩子们眼眶湿润,自豪感油然而生,“以前只在课本里看过天安门升旗,今天终于圆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次研学旅行,不仅让孩子们领略了北京的风景和文化,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更加注重实践和体验,拓宽视野,增长见识,触摸到了梦想的形状。

“如何创新教育帮扶形式,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提振困难家庭学子的志气,是‘铁建阳光’帮扶计划的重要课题。”刘尔民说。在以往利用帮扶资金帮助硬件建设的基础上,更加侧重从“扶志”等软件方面入手,努力探索“一对一”结对、爱心陪护、心理咨询、专题研学等帮扶方式。

铁建阳光,筑梦未来

“重视教育帮扶,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既是增收创效、乡村振兴的根本,也是中国铁建帮扶万全的重要途径。”中国铁建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我们始终坚持‘幼有善育、学有优教、业能所就、老有颐养’的帮扶模式,不仅投入帮扶资金,更注重通过精神激励,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理想。”

在研学对象选择上,通过教育局广泛调研和搜集全区学子信息,注重选拔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孩子,大多数孩子在本年级都排在前三名。同时以平等的视角将孩子们组织起来,强调关爱而非帮扶,强调研学并非旅游,精心设计研学路线,注重提升研学质量,助力他们勇敢追梦、自信成长。

孩子们的研学体会(周鹏 供图)

在研学成效上,注重提高研学对于孩子们的浸润度,不仅到重要历史文化景点打卡参观,还组织到长期帮扶的中国铁建互访交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强化思想引导,组织了分享会,撰写了学习体会,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党爱国情怀。

在帮扶机制建设上,中国铁建以爱为壤,积极构建“政府-学校-企业”三方联动机制,由政府配套建立专项助学资金,学校设立成长跟踪档案,中国铁建配合开展技能培训、实习岗位、研学机会等,着力形成“资源投入—人才培育—反哺家乡”的教育帮扶闭环。

“教育帮扶的本质,是让孩子们有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为孩子打开一扇窗,谢谢中国铁建对万全孩子教育成长的关爱。”万全区教育局副局长李晓红表示。通过全过程参与此次研学,对中国铁建用发展的眼光、用未来的视角开展乡村振兴表示充分肯定。

近年来,中国铁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结合万全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持续深化增收、育人、惠民等多维度的长效帮扶机制。实现帮扶工作机制、特色产业、帮扶品牌、基础设施“四个升级”,彰显了央企担当。“铁建阳光”帮扶计划成功入选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助力乡村振兴蓝皮书》,此次研学活动是该企业深入实施该计划的重要举措。

在归家的列车上,孩子们安静地望着窗外,眼神里多了几分思索。带队老师翻开孩子们的日记本,看到这些真挚的文字:

“原来地铁隧道里藏着这么多秘密,那些穿工服的叔叔们真了不起。”陈晓伯在笔记本上画了一个盾构机。

“清华园的石狮子在对我笑呢!我要把‘行胜于言’刻在铅笔盒上。”王宇欣的日记里夹着一片清华园的银杏叶。

——关于“看见”,不是简单的视觉接触,而是认知维度的提升。从大学校园到科技展馆,每个场景都在拓展孩子们对世界的想象空间。

——关于“责任”,不是简单的承诺,而是双向的奔赴。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铁道兵纪念馆“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筑路故事,让孩子们的自豪感、使命感油然而生。

——关于“希望”,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触手可及的未来。聆听清华学子的奋斗故事,看到中国铁建工程师的建设成果,孩子们播下了“我要创造未来”的种子。

坐在中国铁建修建的这条飞驰的高铁上,有一群追梦的少年,穿越困难与考验,带着希望与梦想,正在破土而出。(文/祁建光 周鹏 审核/徐云华)